[發(fā)明專利]ATP熒光微流控芯片、生物發(fā)光連續(xù)檢測系統(tǒng)和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625065.0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91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彭年才;李治鵬;胡飛;張航;郭曉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B01J19/00;G01N21/7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鵬威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tp 熒光 微流控 芯片 生物 發(fā)光 連續(xù) 檢測 系統(tǒng)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ATP熒光微流控芯片、生物發(fā)光連續(xù)檢測系統(tǒng)和檢測方法,一種ATP熒光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基體和設置在微流控芯片基體上的臺體,微流控芯片基體上開設有第一微流道和第二微流道,第一微流道的一端用于輸入樣品液和熒光素酶液,第二微流道的一端用于排出反應后的廢液;臺體的頂部開設有反應池,臺體的底部開設有容納腔,容納腔內用于放置光電傳感器,反應池和容納腔之間設置有透光隔層;臺體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三微流道和第四微流道,第三微流道的一端與第一微流道的另一端連通,第四微流道的一端與第二微流道的另一端連通,第三微流道和第四微流道的另一端均與反應池的頂部連通。本發(fā)明能夠連續(xù)檢測生物反應過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微流控芯片和生物發(fā)光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ATP熒光微流控芯片、生物發(fā)光連續(xù)檢測系統(tǒng)和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微生物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種物質,其存在對于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從人類的角度看,一些病原體菌落微生物的存在對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也會有負面影響,因此對于這些微生物的檢測有重要意義。
在傳統(tǒng)的一些生物測量中,我們往往關注最后的生物反應結果而忽視生物反應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雖然最終的結果可以得知反應的產物,卻不能幫助理解生物實時反應的事件,無法了解內部反應的流程與機理,不利于對生物反應過程的研究。
其中ATP(三磷酸腺苷)熒光法是一種新型的微生物檢測方法,該方法相對傳統(tǒng)的細菌培養(yǎng)法耗時更短、結果延遲性低,且操作更為簡單。該方法采用高靈敏度光度計對ATP、蟲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反應所發(fā)出的光進行檢測,根據(jù)光的強度評估微生物的量,具有速度快、靈敏度高、結果可信等優(yōu)點,在食品衛(wèi)生、環(huán)境監(jiān)測、藥效評估、生命科學等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且ATP作為微生物內的重要物質,可以表征出當前的微生物生存狀態(tài),檢測ATP就可以反應目前的微生物情況。
中國專利CN201811556016.5提出了一種在離心機上使用的ATP熒光微流控芯片,該ATP熒光微流控芯片由一芯片基體和芯片蓋板所組成,芯片基體呈圓盤狀,在圓盤狀的芯片基體上環(huán)繞其中心點設置有多個檢測單元,其檢測要多次變速離心,等待溶液完全反應后才可以放置到專業(yè)熒光檢測設備處檢測熒光強度,只能實現(xiàn)最終反應的單次結果測量,且反應腔開設在基體上,反應腔空間較小,導致反應不夠充分。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ATP熒光微流控芯片、生物發(fā)光連續(xù)檢測系統(tǒng)和檢測方法,生物能夠充分的進行反應,能夠連續(xù)檢測生物反應過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一種ATP熒光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基體和設置在所述微流控芯片基體上的臺體,所述微流控芯片基體上開設有第一微流道和第二微流道,所述第一微流道的一端用于輸入樣品液和熒光素酶液,所述第二微流道的一端用于排出反應后的廢液;所述臺體的頂部開設有反應池,所述臺體的底部開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用于放置光電傳感器,所述反應池和所述容納腔之間設置有透光隔層;所述臺體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三微流道和第四微流道,所述第三微流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微流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四微流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微流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三微流道和所述第四微流道的另一端均與所述反應池的頂部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微流道和所述第二微流道的路徑為彎折開設,且彎折處設置有圓弧倒角。
進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基體上設置有樣品液輸入口、熒光素酶液輸入口和廢液輸出口,所述第一微流道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樣品液輸入口和所述熒光素酶液輸入口連通,且所述第一微流道的一端到所述樣品液輸入口的路徑長度與所述第一微流道的一端到所述熒光素酶液輸入口的路徑長度相同;所述第二微流道的一端與所述廢液輸出口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臺體的頂部四周設置有凸緣,所述凸緣上用于放置反射光罩。
進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基體上與所述臺體接觸的位置開設有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jīng)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50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