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4930.X | 申請日: | 202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9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沖;佘東靜;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自然資源部四川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四川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 |
| 主分類號: | F17D5/00 | 分類號: | F17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崔玥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線 連接 狀態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方法及系統。所述方法包括:獲取與待測管點連通的多個目標管線;獲取每個所述目標管線的流向類別、管線類別和管徑;根據每個所述目標管線的所述流向類別和所述管徑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以及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根據所述目標管線的管線類別、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以及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連通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方法及系統,提高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城市地下綜合管線是城市市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現有的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復雜,且在地下布設呈立體交叉網狀分布。現階段,地下管線數據往往利用GIS技術轉換為空間數據再進行數據入庫與管理,因此地下管線空間邏輯關系的正確性是評判地下管線數據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也直接影響到后續地下管線信息應用的可靠性與社會經濟價值。地下綜合管線空間邏輯檢查問題一直是地下管線檢查的一個難點,也是有效避免地下管線空間邏輯錯誤、提高地下管線數據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證。
地下綜合管線空間邏輯檢查較為重要就是管點的連通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的檢測。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即利用空間分析,通過流向分析,檢查一定范圍內任意管點所連通的至少兩個管線之間在三維空間中的管徑連接及流向分布是否符合存在異常。
目前關于地下綜合管線的三維空間碰撞檢測研究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多數地下管線信息系統中涵蓋的空間分析功能并不全面、分析功能沒有從實際檢查層面出發、檢查功能復用性差、結果準確性不高、檢查效率受到限制等,不能較好的適用于地下管線的三維空間預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方法及系統,提高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的準確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種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檢測方法,包括:
獲取與待測管點連通的多個目標管線;
獲取每個所述目標管線的流向類別、管線類別和管徑;所述流向類別包括流入管線和流出管線;所述管線類別包括重力管線和壓力管線;
根據每個所述目標管線的所述流向類別和所述管徑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以及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
根據所述目標管線的管線類別、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以及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連通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所述管徑連接狀態包括正常和異常。
可選的,所述獲取與待測管點連通的多個目標管線,之前還包括:
獲取所述待測管點的編號;
根據所述待測管點的編號確定多個與所述待測管點連通的多個目標管線;所述目標管線的起點編號或終點編號與所述待測管點的編號重合。
可選的,所述根據每個所述目標管線的所述流向類別和所述管徑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以及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具體包括:
根據所有目標管線的流向類別為流入管線的管徑,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
根據所有目標管線的流向類別為流出管線的管徑,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目標管線的管線類別、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以及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確定所述待測管點的連通管線間的管徑連接狀態,具體包括:
當所述管線類別為重力管線時,判斷所述待測管點的入口管徑總和是否小于所述待測管點的出口管徑總和,得到第一判斷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自然資源部四川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四川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未經自然資源部四川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四川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49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