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修復皮膚損傷的復合人造皮膚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4671.0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1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陸乃彥;張軒;翁雨燕;楊國鋒;余雪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20 | 分類號: | A61L27/20;A61L27/22;A61L27/38;A61L27/50;A61L27/54;A61L27/6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修復 皮膚 損傷 復合 人造 材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修復皮膚損傷的復合人造皮膚材料,屬于皮膚修復領域。本發明所制備得到的復合人造皮膚材料,可用于快速修復皮膚小面積的損傷,愈合時間較未移植膜材料的創面縮短了一半,較移植普通膜材組的縮短了33%,修復效率顯著提高。在用于大面積的皮膚損傷時,能夠阻隔外界細菌對創面的入侵,保持創面的干燥及無感染,并能快速修復創面損傷。本發明得到的復合人造皮膚材料使用過程簡單、抗菌及修復效果好,適用于各類場景皮膚損傷的修復,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修復皮膚損傷的復合人造皮膚材料,屬于皮膚修復領域。
背景技術
大面積皮膚缺損是一種嚴重且致命的創傷,不合理的治療方法通常會引發細菌感染、組織脫水以及嚴重的二次創傷,危害人體健康。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自體皮移植、同種異體皮移植以及異種皮移植等皮膚移植治療方法。這些方法中自體皮移植療效肯定,沒有排斥反應,是治療大面積皮膚缺損的首選方法。但是自體皮移植存在自體皮來源不足、供皮區創面疤痕的形成和創面色素沉著等問題。
近年來,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組織工程學的迅速發展為臨床上修復重建各種組織缺損提供了嶄新的、理想的治療策略,因而受到研究者廣泛關注。應用生命科學和工程學原理方法創建的組織或器官替代物,可以通過移植替換或修復由于病變而喪失的細胞功能。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研究開發和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得研制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和活細胞組成的人造生物組織或器官成為可能,并將會緩解移植治療中的組織或器官嚴重不足的難題。目前有很多組織工程產品正處于研發階段,以人造皮膚為代表的復合膜材料是這一新興領域中發展最早最快的項目之一。目前已經有諸如Apligraf、AlloDerm、Integra以及Transeyte等多種獲得FDA批準用于臨床的產品問世。這些商品化的復合膜材在用于大面積皮膚缺損的創面修復中,展現出了優良的治療效果,有效促進了皮膚組織的再生。然而,目前已有膜材產品存在價格昂貴、生物材料相對單一、不具備生長因子緩釋功能以及膜材大多數不含種子細胞或所選種子細胞的增殖和向皮膚細胞定向分化的能力較差等缺點。因而研制一種價格低廉、滿足臨床要求、具有自我知識產權的組織工程復合膜材產品對于皮膚缺損患者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大面積皮膚缺損自體皮來源不足的難題,避免修復過程中由于細菌感染等問題造成的二次傷害,克服復合膜材產品價格昂貴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抗菌膜,復合抗菌膜從原位再生醫療技術的機理出發,在臨床上應用皮膚再生醫療技術處理制作薄膜材料縫合在創面,并通過交聯劑接枝乳酸鏈球菌素等抗菌劑、多種生長因子以及含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干細胞,在避免細菌感染的同時促進皮膚重新生長出時間更短、結構更緊密的皮膚,最終達到促進全層皮膚創傷快速修復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制備復合人造皮膚材料的方法,所述人造皮膚材料中含有乳酸鏈球菌素、殼聚糖、纖維蛋白、外胚層間充質干細胞、表皮生長因子、皮膚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將乳酸鏈球菌素、殼聚糖和纖維蛋白組成的抗菌膜作為骨架,在骨架中填充外胚層間充質干細胞、表皮生長因子、皮膚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得到人造皮膚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將纖維蛋白與殼聚糖混合得到混合物,再將乳酸鏈球菌素與纖維蛋白和殼聚糖的混合物通過生物交聯劑交聯,制備得到抗菌膜;利用抗菌膜吸附表皮生長因子、皮膚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生物交聯劑為京尼平。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外胚層間充質干細胞初始密度為1.0×106~1.0×108個/mL。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46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