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4651.3 | 申請日: | 202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79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尚曉峰;董嘉智;尚進;張鵬;劉大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中科博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L5/00 | 分類號: | G01L5/00;G01L1/22 |
| 代理公司: | 長春眾邦菁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瑩 |
| 地址: | 130033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電解 殘余 應力 測試 裝置 方法 | ||
1.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統(1)、電阻應變片(2)、試件夾具(4)、電解液(5)、水泵(6)、系統容器(7)、陰極工具(8)、直流電源(9)、絲杠螺母傳動副(10)和步進電機(11);
所述電阻應變片(2)為N個,且N≥3,N個電阻應變片(2)均固定在被測試件(3)的上表面上;
所述試件夾具(4)用于固定被測試件(3),被測試件(3)的應力釋放點與陰極工具(8)同軸;
所述電解液(5)承裝在系統容器(7)內;
所述陰極工具(8)為棒狀,外輪廓與待制孔的形狀尺寸相同,陰極工具(8)的內部設有輸液孔(8-1),輸液孔(8-1)的出液端設置在陰極工具(8)的底端,輸液孔(8-1)的進液端設置在陰極工具(8)的側壁,電解液(5)經輸液孔(8-1)的進液端流入,經輸液孔(8-1)的出液端流出;
所述水泵(6)一端與電解液(5)連通,另一端與輸液孔(8-1)的進液端連通,水泵(6)將電解液(5)輸送至輸液孔(8-1)的進液端;
所述絲杠螺母傳動副(10)的頂端與步進電機(11)的底端固定連接,絲杠螺母傳動副(10)的底端與陰極工具(8)的頂端固定連接,步進電機(11)驅動絲杠螺母傳動副(10)帶動陰極工具(8)沿陰極工具(8)的軸向運動;
所述直流電源(9)的正極與被測試件(3)連接,負極與陰極夾具(8)連接;
所述控制系統(1)包括計算機(1-1)、USB多功能采集卡(1-2)、電阻全橋組(1-3)、水泵控制繼電器(1-4)、電源控制繼電器(1-5)和驅動器(1-6);計算機(1-1)通過USB多功能采集卡(1-2)控制電阻全橋組(1-3)、水泵控制繼電器(1-4)、電源控制繼電器(1-5)和驅動器(1-6)工作;電阻全橋組(1-3)采集電阻應變片(2)的信號,并將采集的信號通過USB多功能采集卡(1-2)傳輸至計算機(1-1);水泵控制繼電器(1-4)控制水泵(6)的啟停;電源控制繼電器(1-5)控制直流電源(9)的開關;驅動器(1-6)控制步進電機(11)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電阻應變片(2)所成的角度為120度、90度、60度或45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為3、4、6或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試件夾具(4)和水泵(6)均固定在系統容器(7)內;試件夾具(4)、陰極工具(8)、系統容器(7)、絲杠螺母傳動副(10)和步進電機(11)同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陰極工具(8)為圓棒,材料為銅或石墨;所述電解液(5)為飽和NaCl溶液、硝酸鈉氟化鈉混合溶液、硝氯混合液或氯酸鈉溶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液孔(8-1)為倒L型,長孔沿陰極工具(8)軸向設置,短孔沿陰極工具(8)徑向設置,長孔的端部為出液端,短孔的端部為進液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全橋組(1-3)將采集的信號通過USB多功能采集卡(1-2)傳輸至計算機(1-1),并在計算機(1-1)上實時顯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解制孔的殘余應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試件夾具(4)包括四根支桿(4-1)和固定在四個支桿(4-1)頂端的平臺(4-2),平臺(4-2)上設有用于固定被測試件(3)的螺栓孔(4-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中科博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吉林中科博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465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