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澆筑用振搗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23815.0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37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徐昌永;王仁其;黃春;袁語懋;李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08 | 分類號: | E04G21/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廖龍春 |
| 地址: | 400000***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澆筑 用振搗器 | ||
本發明屬于裝載或澆筑時混凝土的壓實裝置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澆筑用振搗器,包括振搗棒和驅動振搗棒的驅動部,還包括包裹振搗棒的振搗殼,振搗殼上固定有抱緊部件,抱緊部件包括U型的固定件,固定件的開口朝向遠離振搗殼的一側,固定件上滑動連接有可封閉固定件開口的阻擋塊。本發明解決了現有的振搗棒在振動的過程中,易發生位置移動,進而易插入搭建的鋼筋結構內并卡在其中,取出非常困難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裝載或澆筑時混凝土的壓實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澆筑用振搗器。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為了確保建筑物的強度高,通常需要先搭建鋼筋,再澆筑混凝土。鋼筋在搭建的過程中會形成較多的交叉節點,而混凝土澆筑時,交叉節點處會形成澆筑死角,混凝土不易進入,就會導致交叉節點處出現空隙,影響整個建筑物的質量和強度。通常為了消除交叉節點處的澆筑死角,會利用振搗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使得混凝土受到振動力,發生位置移動,進而進入澆筑死角內,實現混凝土的搗實。但是現有的振搗器通常包括一根振搗棒和與振搗棒電連接的驅動件,通過驅動件帶動振搗棒振動,從而完成對混凝土的振搗。
但是現有的振搗器在使用時還會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振搗棒在振動的過程中易發生位置移動,進而易插入搭建的鋼筋結構內并卡在其中,因此取出非常困難;2、現有技術中的振搗棒的搗實效果有限,還是會出現空隙,影響整個建筑物的質量和強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混凝土澆筑用振搗器,以解決現有的振搗棒在振動的過程中,易發生位置移動,進而易插入搭建的鋼筋結構內并卡在其中,取出非常困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澆筑用振搗器,包括振搗棒和驅動振搗棒的驅動部,還包括包裹振搗棒的振搗殼,振搗殼外壁上沿其軸向滑動連接有抱緊部件,抱緊部件包括U型的固定件,固定件的開口朝向遠離振搗殼的一側,固定件上滑動連接有可封閉固定件開口的阻擋塊,還包括驅動阻擋塊滑動的移動件。
建筑施工中,在搭建的鋼筋結構內,為了便于混凝土填充交叉節點處的澆筑死角,完成混凝土的搗實,通常會利用振搗器進行振搗,但是由于振搗棒在振動時其移動是不受控制的,因此振搗棒發生竄動,易插入搭建的鋼筋結構內卡死,在振搗完成后振搗棒不易取出。通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使用振搗器時,會在插入振搗棒時,使振搗棒遠離鋼筋;即使振搗棒在振動時發生竄動也不易插入鋼筋結構內,方便取出。但是這種方式,會使得振搗棒距離澆筑死角較遠,進而會出現對澆筑死角搗實的效果較弱的情況。
基于上述振搗的方法,發明人對振搗棒的結構進行改進,在振搗棒的外側設置支桿,使得振搗棒即使遠離鋼筋,支桿也能夠靠近澆筑死角,并且整根振搗棒受到支桿的限制不易插入建筑結構內,支桿還能夠傳導振動的力,實現將鋼筋結構的交叉死角處的混凝土搗實。但是這種方式振搗棒不易插入混凝土內,并且取出后混凝土內存在空隙,還是不能搗實混凝土的作用。
為此,發明人進行了繼續研發,在研發的過程中,發明人提出了一個想法,若將振搗棒貼緊鋼筋,能否降低振搗棒竄動插入鋼筋結構內的概率。基于該想法,發明人進行了持續的研發,對振搗棒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形成了本技術方案提供的混凝土振搗器。通過設置振搗殼,用于對振搗棒進行限位,避免振搗棒的亂竄,并且通過振搗棒帶動振搗殼振動,能夠實現將混凝土搗實。振搗殼上設置有固定件,能夠將振搗殼固定在鋼筋上,對振搗殼進行限位,使得振搗殼與鋼筋緊貼,進而能避免振搗殼在振搗棒的作用下亂竄。同時振搗殼和振搗棒靠近鋼筋交叉節點的澆筑死角,提高對澆筑死角的搗實效果。同時,振搗殼固定在鋼筋上,能夠使得鋼筋隨振搗殼振動,便于鋼筋結構交叉節點處的混凝土流動,并進入澆筑死角內,完成對澆筑死角的搗實。
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
1、振搗殼能夠對振搗棒進行限位,避免振搗棒發生竄動,方便振搗棒的取出;
2、振搗殼通過固定件固定在鋼筋上,對振搗殼進行限位,降低振搗殼在振搗棒振動的作用下發生竄動的概率,進而降低振搗殼插入鋼筋結構內的概率,方便振搗殼的取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38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