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健康舒適的高品質生態建筑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2233.0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15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彭鴻亮;呂震;宛翔;舒松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幸福人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02 | 分類號: | A01G9/02;A01G27/00;E03B3/02;E03B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51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健康 舒適 品質 生態 建筑 | ||
本發明涉及綠色建筑設計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健康舒適的高品質生態建筑,其包括樓體,樓體頂端的四周均固定連接有女兒墻,樓體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個窗口,每個所述窗口均水平設置有綠植盆,綠植盆與樓體固定連接,樓體靠近女兒墻處開設有收集槽,收集槽內固定連接有收集管,收集管固定連接有若干個下水管,每個下水管均豎直設置,每個下水管均與樓體固定連接,每個下水管的底端均固定連接有啟閉閥,每個下水管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個澆灌管,每個澆灌管遠離下水管的一端設置有滴灌裝置,滴灌裝置設置在綠植盆的頂端。本發明具有降低綠植維護難度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綠色建筑設計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健康舒適的高品質生態建筑。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內部的綠化面積逐步縮小,為了提升城市內部的居住環境,提出了生態建筑的理念,生態建筑是指在建筑物上移栽綠植,達到節約土地資源、凈化空氣質量的目的。
現有的生態建筑常在樓頂設置花盆或者大缸,然后將綠植種植在花盆或者大缸內,人們定時對樓頂的綠植進行澆灌和護理。
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工人對綠植進行護理時,需要在樓頂進行澆灌和護理,由于樓頂進行澆灌和護理時,危險系數高,導致生態建筑內綠植的維護難度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健康舒適的高品質生態建筑,達到降低綠植維護難度的目的。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健康舒適的高品質生態建筑,包括樓體,樓體頂端的四周均固定連接有女兒墻,樓體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個窗口,每個所述窗口均水平設置有綠植盆,綠植盆與樓體固定連接,樓體靠近女兒墻處開設有收集槽,收集槽內固定連接有收集管,收集管固定連接有若干個下水管,每個下水管均豎直設置,每個下水管均與樓體固定連接,每個下水管的底端均固定連接有啟閉閥,每個下水管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個澆灌管,每個澆灌管遠離下水管的一端設置有滴灌裝置,滴灌裝置設置在綠植盆的頂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樓體頂端設置有收集槽和收集管,下雨時的雨水從屋頂流至收集管內,由于收集管與下水管固定連接且連通,所以收集管內的雨水從收集管流至下水管內,由于每個下水管固定連接有若干個澆灌管,澆灌管遠離下水管的一端設置了滴灌裝置,且滴灌裝置設置在綠植盆的頂端,當關閉啟閉閥使下水管的底端密閉時,下水管內的水通過澆灌管流至滴灌裝置內,通過滴灌裝置持續向綠植盆內滴灌澆水,實現對綠植的澆水維護,達到降低綠植維護難度的目的。
本發明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滴灌裝置包括存水箱、滴灌管和滴灌板,存水箱水平設置,澆灌管與存水箱的頂端固定連接且連通,存水箱與樓體之間設置有支撐組件,存水箱通過支撐組件與樓體固定連接,滴灌板設置在存水箱的底端,滴灌板位于綠植盆的頂端,滴灌板內開設有滴灌腔,滴灌板的底端開設有滴灌孔,滴灌孔與滴灌腔連通,滴灌管設置在滴灌板和存水箱之間,滴灌管的兩端分別與滴灌板和存水箱固定連接且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存水箱通過支撐組件與樓體固定,提升存水箱使用時的穩定性;由于滴灌管的兩端分別與滴灌板和存水箱固定連接,存水箱通過滴灌管與滴灌腔連通,所以存水箱內的水通過滴灌管流至滴灌腔內,最后通過滴灌腔滴灌至綠植盆內;通過設置存水箱和滴灌腔,提升滴灌裝置的儲水能力,實現滴灌裝置持續對綠植的滴灌。
本發明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支撐組件包括支撐桿和限位桿,支撐桿水平設置有兩根,兩個支撐桿的一端均與樓體的側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均固定連接一個限位桿,存水箱設置在兩個支撐桿的頂端,存水箱設置在限位桿和樓體之間,限位桿與存水箱之間設置有夾緊組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幸福人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幸福人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22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