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能盒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1435.3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09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文臻;張勇;林繼銘;張鋒;劉曉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僑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19/18 | 分類號: | B60R19/18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張迪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能盒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吸能盒,包括吸能體,吸能體從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外殼、多孔芯體及內部波紋管;多孔芯體的中部設置有讓位通道,內部波紋管設置于所述讓位通道內;多孔芯體由上盒體及下盒體構成;上盒體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多層階數依次增高的面層級蜂窩結構;位于所述上盒體最上方的面層級蜂窩結構具體為第一面層級蜂窩結構,第一面層級蜂窩結構的基本單元具體為第一六邊形,位于第一面層級蜂窩結構的下方的面層級蜂窩結構具體為第二面層級蜂窩結構,第二面層級蜂窩結構的基本單元由第一六邊形的角單元向內衍生六個第二六邊形形成;下盒體內填充有面型晶格結構。應用本技術方案可實現吸能過程穩定,提高車身吸能能力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安全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吸能盒。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客車的吸能盒是一種安裝在橫梁和車架縱梁的一種吸能裝置,作為一種低速安全保護系統而存在,其與乘員約束系統相配合,構成降低乘員傷亡風險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當客車發生碰撞時,其能量主要由三方面承擔,分別是車身結構,乘員約束系統和人體,合理的提高車身吸能能力,不僅能減輕乘員約束系統的負擔,還能降低人員收受的傷害,在有限的生存空間里,提高了乘員生存的可能性。目前,應用在大多數客車車身上的吸能盒結構仍然是普通構型管件,包括薄壁方管、薄壁圓管等,防撞效果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能盒,實現吸能過程穩定,提高車身吸能能力的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吸能盒,包括吸能體,所述吸能體從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外殼、多孔芯體及內部波紋管;所述多孔芯體的中部設置有讓位通道,所述內部波紋管設置于所述讓位通道內;所述多孔芯體由上盒體及下盒體構成;所述上盒體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多層階數依次增高的面層級蜂窩結構;位于所述上盒體最上方的面層級蜂窩結構具體為第一面層級蜂窩結構,所述第一面層級蜂窩結構的基本單元具體為第一六邊形,位于所述第一面層級蜂窩結構的下方的面層級蜂窩結構具體為第二面層級蜂窩結構,所述第二面層級蜂窩結構的基本單元由第一六邊形的角單元向內衍生六個第二六邊形形成;所述下盒體內填充有面型晶格結構。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面型晶體結構的基本單元由六個相互背向的半球體構成;所述半球體的半徑為其平面至所述面型晶體結構的基本單元的中心的四分之三,在形成所述面型晶體結構的基本單元過程中去除各個半球體相交的部分。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面層級蜂窩結構下方的面層級蜂窩結構具體為第三面層級蜂窩結構,所述第三面層級蜂窩結構的基本單元由所述第二六邊形的角單元向內衍生六個第三六邊形形成。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下盒體的橫截面從上至下依次增大。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讓位通道的橫截面從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內部波紋管的橫截面也從上至下依次增大。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內部波紋管的管壁從外至內依次是碳纖維鋪層、鋁合金制層以及玻璃纖維層。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具體為鈦合金外殼;所述外殼的側部均勻分布有六個側面,每間隔一個側面就設置有一個誘導長槽以及圓形缺陷孔。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誘導長槽水平設置且設置于所述側面的上方。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圓形缺陷孔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多個。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吸能體的上方和下方分別固定有上法蘭盤及下法蘭盤。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吸能水平高,吸能效果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僑大學,未經華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143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