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21022.5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450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健龍;劉愷;陸金忠;李曉霞;李海春;李建輝;孫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5/00 | 分類號: | C22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 地址: | 10003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熔煉爐 熱態造 熔池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包括:按照設定的烘爐曲線對側吹熔煉爐進行烘爐;向完成所述烘爐的所述側吹熔煉爐中加入熔煉底料,關閉所述側吹熔煉爐的一次風口,將燃燒器插入所述側吹熔煉爐熔化所述熔煉底料,以形成初始熔池;向所述初始熔池中不斷加入熔煉原料,通過插入至所述側吹熔煉爐內液面下的噴槍往所述側吹熔煉爐噴入富氧空氣,所述熔煉原料不斷熔化,形成熔池,待所述熔池的液面高于所述一次風口后,打開所述一次風口,進行正常生產。該方法可實現快速、安全造熔池,提高生產效率,縮短開爐時間,充分利用熔煉反應熱,降低燃料消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色金屬冶金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
背景技術
側吹熔煉是一種熔池熔煉工藝,其核心工藝設備是側吹熔煉爐。銅精礦或固廢等物料通過加料系統從側吹熔煉爐爐頂的加料口連續加入爐內,富氧空氣從爐身兩側的一次風口鼓入爐內熔渣層,物料在強烈攪動的熔池中快速熔化并完成化學反應。側吹熔煉爐需要熔池液面浸沒一次風口才能開風起吹,進行正常生產,因此開爐時爐內要形成足夠高的啟動熔池。
目前,側吹熔煉爐開爐造啟動熔池常用的方法有三種:(1)鼓風爐造熔池法,利用固體物料在爐內形成料柱,從一次風口鼓風,這種方法反應過程中易產生過量一氧化碳,引起爆炸,且造熔池時間長、消耗大量焦炭;(2)利用電爐熔化物料后,用鋼包將熔體轉入側吹爐,形成熔池,這種方法需配備電爐,消耗大量電能和電極,且供給的熔體量有限;(3)高溫熔化法,這種方法利用燃料燃燒的高溫熔化物料,直至熔池液面浸沒側吹爐一次風口,缺點是燃料消耗量大,物料熔化時間長。
因此,現有造熔池的技術有待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該方法可實現快速、安全造熔池,提高生產效率,縮短開爐時間,充分利用熔煉反應熱,降低燃料消耗。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方法包括:
按照設定的烘爐曲線對側吹熔煉爐進行烘爐;
向完成所述烘爐的所述側吹熔煉爐中加入熔煉底料,關閉所述側吹熔煉爐的一次風口,將燃燒器插入所述側吹熔煉爐熔化所述熔煉底料,以形成初始熔池;
向所述初始熔池中不斷加入熔煉原料,通過插入至所述側吹熔煉爐內液面下的噴槍往所述側吹熔煉爐噴入富氧空氣,所述熔煉原料不斷熔化,形成熔池,待所述熔池的液面高于所述一次風口后,打開所述一次風口,進行正常生產。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該方法先按照設定的烘爐曲線對側吹熔煉爐進行烘爐,待烘爐完成后加入熔煉底料,關閉側吹熔煉爐的一次風口,將燃燒器插入側吹熔煉爐熔化熔煉底料,在燃燒器提供的熱量的作用下,熔煉底料熔化,形成初始熔池。接著向初始熔池中不斷加入熔煉原料,通過插入至側吹熔煉爐內液面下的噴槍往側吹熔煉爐噴入富氧空氣,在噴槍噴入的富氧空氣的強烈攪動作用下,熔煉原料不斷熔化并反應,形成熔池。整個過程分段進行,且只在形成初始熔池的過程中消耗燃料,而在熔化熔煉原料形成熔池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熔煉反應的反應熱,顯著降低了造熔池的能耗,且與其他開爐造熔池的方法相比,消除了生成過量一氧化碳和采用鋼包轉移熔體帶來的安全隱患,工藝安全可靠。同時,因造熔池過程中噴槍插入至側吹熔煉爐內液面下,富氧空氣攪動熔體,與物料接觸較充分,有利于提高熔池的傳質傳熱效果,增大反應強度,以快速形成較高液面的熔池,縮短造熔池時間。進一步的,整個方法不需配備專門的造熔池設備,開爐噴槍制作及安裝簡單快速,且造熔池過程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控制,降低了勞動強度。
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側吹熔煉爐熱態造熔池的方法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完成所述烘爐后,所述側吹熔煉爐內的溫度為1200-13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102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