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17617.3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736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巖;彭炳光;郭翱;楊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14 | 分類號: | H04W52/14;H04W52/36;H04W7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趙玲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上行 功率 控制 方法 終端 | ||
一種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終端,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其方法包括:終端接收來自網絡設備的用于指示PUSCH采用的調制方式和/或PUSCH資源的下行控制消息。當待發送的上行消息不為目標消息時,終端以第一上行發射功率發送待發送的上行消息;當待發送的上行消息為目標消息時,終端以第二上行發射功率發送待發送的上行消息;目標消息為隨機接入過程中承載在PUSCH上的消息,第一上行發射功率是根據第一MPR確定的,第二上行發射功率大于第一上行發射功率,第一MPR是根據PUSCH采用的調制方式、波形和PUSCH資源得到的。這種技術方案有助于提高隨機接入過程中PUSCH發射功率,從而有助于降低終端隨機接入失敗的可能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發射功率的上限與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能力和最大發射功率回退(maximun?output?powerreduction,MPR)有關。其中,MPR是根據PUSCH采用的波形、調制方式和PUSCH資源位置確定的。不同的波形、調制方式和PUSCH資源位置的MPR是終端出廠之前預先存儲在終端的。通常,MPR取值越大,相鄰信道泄漏比(adjacent?channel?leakage?ratio,ACLR)和誤差向量幅度(error?vector?magnitude,EVM)等指標的余量越大,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質量也就越高,因此,現有技術中,一般將MPR的取值設置為通信協議規定的最大值。然而,在采用基于競爭隨機接入過程實現終端與基站之間上行同步的情況下,如果MPR較大,則容易限制PUSCH發射功率上限的大小,從而導致隨機接入失敗,造成網絡卡頓等現象。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終端,有助于提高隨機接入過程中PUSCH發射功率,從而有助于降低終端隨機接入失敗的可能性,減少網絡卡頓的現象。
第一方面,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具體包括:
終端接收來自網絡設備的下行控制消息,所述下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PUSCH采用的調制方式和/或PUSCH資源;當待發送的上行消息不為目標消息時,所述終端以第一上行發射功率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待發送的上行消息;當待發送的上行消息為目標消息時,所述終端以第二上行發射功率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待發送的上行消息;其中,所述目標消息為隨機接入過程中承載在PUSCH上的消息,所述第一上行發射功率是根據第一MPR和所述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能力確定的,所述第一MPR是根據所述PUSCH采用的調制方式、所述PUSCH資源和PUSCH采用的波形得到的,所述第二上行發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上行發射功率。
本申請實施例中,由于終端在待發送的上行消息不為隨機接入過程中承載在PUSCH上的消息的情況下,以根據第一MPR和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能力確定的第一上行發射功率發送,而終端在待發送的上行消息為隨機接入過程中承載在PUSCH上的消息的情況下,以第二上行發射功率發送,而第二上行發射功率大于第一上行發射功率,從而有助于提高隨機接入過程中PUSCH發射功率,有助于降低終端隨機接入失敗的可能性,減少網絡卡頓的現象,提高用戶體驗。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上行發射功率等于所述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減去所述第一MPR。其中,所述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指的是所述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能力所能支撐的最大功率。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二上行發射功率等于所述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減去所述第二MPR,所述第二MPR小于所述第一MPR。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MPR為以第一步長降低所述第二MPR得到的,所述第一步長大于0。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步長為預定義的,或者所述第一步長是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二MPR確定的。從而有助于簡化實現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76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