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14386.0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9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碩;王智猛;王海波;褚宇光;沈均;肖朝乾;張濤;蔣恒;張鑄;張東卿;代偉;劉菀茹;張建文;周波;周文洋;李睿;姜瑞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12 | 分類號: | E02D27/12;E02D27/14;E01D21/00;E02D19/04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劉蕓蕓 |
| 地址: | 610031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臨河 陡坡 橋梁 高承臺 圍護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樁基(1)、承臺(2)、防護樁(3)和防沖刷墻(5);
所述樁基(1)埋設在地基中,所述承臺(2)固定設置在所述樁基(1)頂部;
所述防護樁(3)固定設置在所述樁基(1)靠近陡坡較高一側的地基中,所述防護樁(3)的頂部高于所述承臺(2)的頂部;
所述防沖刷墻(5)固定設置在所述樁基(1)靠近河谷一側的地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防護樁(3)沿橋梁長度方向間隔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土釘墻(4),所述土釘墻(4)固定設置在相鄰兩個所述防護樁(3)之間的坡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沖刷墻(5)的橫截面為梯形,所述防沖刷墻(5)的上表面寬度小于所述防沖刷墻(5)的下表面寬度,所述防沖刷墻(5)的頂部高于所述承臺(2)底部,且所述防沖刷墻(5)側壁頂部與所述承臺(2)對應的側壁貼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封閉土體(6),所述封閉土體(6)分層填筑在所述承臺(2)下方,且覆蓋所述樁基(1)伸出所述地基的樁身。
6.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在靠近河谷一側設置臨時圍堰,使得砌筑防沖刷墻(5)時與水流分開;
隔樁開挖樁井與防沖刷墻(5)基礎,澆筑防護樁(3)與防沖刷墻(5)混凝土;
拆除臨時圍堰,分層開挖防護樁(3)樁前土體;
每層開挖完成后施做土釘墻(4);
填筑防護樁(3)樁前和墻后的封閉土體(6)至設計標高,并碾壓壓實;
施做橋墩的樁基(1)與承臺(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置所述臨時圍堰之前,清理場地,施工地面排水工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樁開挖所述樁井與所述防沖刷墻(5)基礎后,樁井設置鎖口、護壁、綁扎鋼筋籠,然后澆筑所述防護樁(3)與所述防沖刷墻(5)混凝土。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臨河陡坡橋梁高承臺圍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防護樁(3)和防沖刷墻(5)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拆除臨時圍堰,從上而下分層開挖所述防護樁(3)樁前土體,分層開挖高度土層宜為0.5-2m,巖層宜為1-4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438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