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天線及移動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12452.0 | 申請日: | 2020-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374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4 |
| 發明(設計)人: | 向蕾;洪偉;吳凡;余超;蔣之浩;徐鑫;李挺釗;緱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銳碼毫米波太赫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48;H01Q1/22;H01Q1/24;H01Q1/50;H01Q9/06;H01Q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若蘭 |
| 地址: | 2111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線 移動 終端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天線及移動終端,該天線包括層疊的微帶線層、地層及輻射層,地層位于輻射層與微帶線層之間。輻射層包括同層設置的電偶極子以及饋電單元。電偶極子的個數為四個,四個電偶極子間隔排列。饋電單元與微帶線層連接,并采用差分饋電方式給上述四個電偶極子耦合饋電。天線還包括與地層及四個電偶極子連接的磁偶極子,饋電單元還用于給磁偶極子耦合饋電。采用饋電單元和電偶極子同層設置,整個天線僅需三層金屬層,天線具有較好的低剖面,便于天線小型化發展。另外,天線采用電偶極子和磁偶極子組成磁電偶極子,并使用微帶線轉同軸的饋電方式同時激勵x方向和y方向的磁電偶極子,實現雙極化的性能,使天線具有良好的輻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到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天線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手機通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手機中需要實現2G、3G、4G、5G等不同波段信號的通信。由于毫米波具有波長短,頻譜寬,方向性好等優點,已成為5G的核心技術之一。為了實現更好的信號發射和接收覆蓋范圍,需要手機終端天線實現雙極化或者多極化的良好輻射性能。但當今主流手機終端朝著超薄厚度和全面屏發展,留給天線的空間越來越有限,而現有技術中的毫米波天線的厚度比較大,無法在手機終端內的有限空間實現較好的輻射性能。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天線及移動終端,旨在不額外增加信號損耗的同時改善天線的性能,從而提高天線的適用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該天線包括層疊的微帶線層、地層及輻射層,其中,所述地層位于所述輻射層與所述微帶線層之間,并作為輻射層及微帶線層共有的地。輻射層包括兩部分結構:電偶極子以及饋電單元。上述電偶極子的個數為四個,且四個電偶極子間隔排列,饋電單元采用差分饋電方式給上述四個電偶極子耦合饋電;上述的所述四個電偶極子與所述饋電單元同層設置,并且所述饋電單元與所述微帶線層連接。另外,天線還包括與所述地層及所述四個電偶極子連接的磁偶極子,上述的饋電單元還用于采用差分饋電方式給所述磁偶極子耦合饋電。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采用饋電單元和電偶極子同層設置,使得整個天線僅需三層金屬層即可實現天線功能,天線具有較好的低剖面,便于天線小型化發展。另外,天線采用電偶極子和磁偶極子組成磁電偶極子,并使用微帶線轉同軸的饋電方式同時激勵x方向和y方向的磁電偶極子,實現雙極化的性能,使天線具有良好的輻射性能。
在一個具體的可實施方案中,所述饋電單元為十字形饋電單元,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饋電單元和第二饋電單元;
所述第一饋電單元具有兩個第一饋電點,且所述兩個第一饋電點分別與所述微帶線層連接;所述兩個第一饋電點饋電到所述第一饋電單元的相位相差設定角度;
所述第二饋電單元具有兩個第二饋電點,且所述兩個第二饋電點分別與所述微帶線層連接;所述兩個第二饋電點饋電到所述第二饋電單元的相位相差設定角度。通過上述十字形的饋電單元,實現了在x方向和y方向的差分饋電。
在一個具體的可實施方案中,所述兩個第一饋電點分列在所述第一饋電單元和所述第二饋電單元交叉點的兩側;和/或;所述兩個第二饋電點分列在所述第一饋電單元和所述第二饋電單元交叉點的兩側。保證了差分饋電的效果。
在一個具體的可實施方案中,所述設定角度為180°。使得電流可在第一饋電單元和第二饋電單元上流動,以激勵四個電偶極子及與所述地層及所述四個電偶極子連接的磁偶極子。
在一個具體的可實施方案中,饋電單元為十字形的金屬層。
在一個具體的可實施方案中,所述微帶層包括兩條第一微帶線和兩條第二微帶線;其中,所述兩條第一微帶線與所述兩個第一饋電點一一對應電連接;所述兩條第二微帶線與所述兩個第二饋電點一一對應電連接。實現差分饋電。
在一個具體的可實施方案中,所述饋電單元通過導電體與所述微帶線層連接;所述導電體穿過所述地層,并與所述地層絕緣。方便饋電單元與微帶線層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銳碼毫米波太赫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銳碼毫米波太赫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24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