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氣體水鎖效應實現控制底水上竄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12034.1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01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礦生;段鵬輝;卜向前;齊銀;李向平;康博;李轉紅;顧燕凌;汪瀾;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2 | 分類號: | E21B43/22;E21B43/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氣體 效應 實現 控制 底水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氣體水鎖效應實現控制底水上竄的方法,主要適用于侏羅系油藏的剩余油挖潛。本發明提供的氣體水鎖效應實現控制底水上竄的方法,以高壓、大排量向地層注入氮氣泡沫,近井區域快速升壓,注入泡沫不但可以彌補近井帶壓力虧空,使地層壓力升高,恢復儲層能量,并且利用氮氣泡沫較強的油水選擇性封堵作用和賈敏效應,還可壓迫水錐下移,有效地封堵底水上竄通道,驅替底部原油上移至井筒采出。有效控制底水上竄,注入過程產生的壓力及水鎖效應將儲層剩余油推向近井筒,實現侏羅系油井提高油井產量及采收率,有效挖潛層內剩余油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田勘探開發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氣體水鎖效應實現控制底水上竄的方法。
背景技術
侏羅系油田底水油藏分布廣泛,為典型的淺層油藏,油藏埋深800-1000m,初期產量高,底水能量充足,主要依靠自然能量開發,隨著生產時間的延長,因生產矛盾及底水錐進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油井高含水甚至水淹,嚴重影響了油藏采收率。據統計因高含水、水淹的侏羅系油井數已達到上百口,而且數量還在增加,已經影響了油田的持續穩產。近些年來油田也開展了一些侏羅系堵水試驗,有效率低于60%,單井日增油0.5t左右,堵后高含水、底水通道難以有效封堵已經成為制約該項技術發展的難題,因此,急需探索新型堵水方法,解決侏羅系油井堵水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氣體水鎖效應實現控制底水上竄的方法,以提高底水上竄孔道的波及面積。從而有效地封堵底水上竄,實現油井復產并提高最終采收率的目的。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利用氣體水鎖效應實現控制底水上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發泡劑溶液及液態氮氣準備,根據工程設計需要,將發泡劑溶解到清水中得到發泡劑溶液,并準備液態氮氣;
第二步,注入管柱及井口準備,下入氮氣泡沫施工管柱,安裝井口;
第三步,封堵底水施工,打開套管閥門,從油管向管柱內注入設計需要的發泡劑溶液,發泡劑從管柱底部進入到管柱與井筒之間的環空內,直至整個井筒內充滿發泡劑,溢出的發泡劑從套管中排出;
第四步,液氮與發泡劑溶液混合,關閉套管閘門,向管柱內同時注入液氮和發泡劑溶液,液氮和發泡劑溶液在注入過程中充分混合,形成高壓氮氣氣泡進入地層,此時地面油、套壓力明顯上升;
第五步,停止注入發泡劑溶液,停止注入發泡劑溶液,繼續注入液氮,以將井筒內的高壓氮氣氣泡頂替進入地層;
第六步,注入清水,停止注入液氮,向井筒內注入清水,以將氮氣頂替進入地層;
第七步,關井;
第八步,放噴、起出施工管柱,下完井管柱生產。
所述第一步中,按照3.0 L/m3的濃度將發泡劑充分溶解到清水中。
所述第一步中,液態氮氣為在零下20℃條件下,每800 m3空氣配置1.0m3液態氮氣。
所述第二步中,下入氮氣泡沫施工管柱后,還在油管上安裝油管和套管壓力表;并且將放噴管線接入放噴灌口。
所述第三步中,注入1.5倍井筒容積的發泡劑溶液。
所述第五步中,注入井筒容積2倍的液氮。
所述第六步中,清水用量為油管至射孔孔眼位置的總容積。
所述第七步中,關井72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20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