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綿城市住宅雨水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11979.1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08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3 |
| 發明(設計)人: | 謝志俊;錢曉明;章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筑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D13/00 | 分類號: | E04D13/00;E04D13/04;E03F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晉陵北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綿 城市 住宅 雨水 回收 系統 | ||
本申請涉及一種海綿城市住宅雨水回收系統,該該種雨水回收系統應用于居民住宅中,包括引流式屋頂,所述引流式屋頂傾斜設置,所述引流式屋頂的近地端處設置有垂直于地面的一級承載墻,所述引流式屋頂的遠地端處設置有垂直于地面的二級承載墻,所述雨水回收系統由兩個引流式屋頂構成,且兩個引流式屋頂的一級承載墻相靠近設置,兩個所述一級承載墻之間形成供雨水通過的通水區,兩個所述一級承載墻之間的地面上挖設有排水渠,所述通水區內設置有用于收集引流式屋頂表面雜物的雜物收集裝置。本申請具有使得住宅雨水在收集過程中不易造成管路堵塞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雨水回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海綿城市住宅雨水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海綿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的是城市具有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彈性”,國際上通用的概念術語為“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一般來說是通過在城市內建造水利設施,在下雨時,通過這些水利設置對雨水進行滲透、吸收、凈化和集蓄,并在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公開號為CN108775064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海綿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用于收集建筑雨水的建筑雨水收集機構、用于收集綠地雨水的綠地雨水收集機構、以及用于收集道路雨水的道路雨水收集機構,與所述建筑雨水收集機構連通的建筑雨水收集管路、與所述綠地雨水收集機構連通的綠地雨水收集管路、以及與所述道路雨水收集機構連通的道路雨水收集管路,與所述建筑雨水收集管路連通的建筑雨水處理回收機構、與所述綠地雨水收集管路連通的綠地雨水處理回收機構以及與所述道路雨水收集管路連通的道路雨水處理回收機構。實施本發明,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雨水做出不同的處理,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回收利用,從而以更小的成本實現了雨水的回收利用的同時又不會產生新的污染。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在進行建筑及住宅雨水收集的過程中,雨水中的雜物容易對管路造成堵塞,使得收集過程難以持續進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住宅雨水在回收過程中容易造成管路堵塞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海綿城市住宅雨水回收系統。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海綿城市住宅雨水回收系統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海綿城市住宅雨水回收系統,該種雨水回收系統應用于居民住宅中,包括引流式屋頂,所述引流式屋頂傾斜設置,所述引流式屋頂的近地端處設置有垂直于地面的一級承載墻,所述引流式屋頂的遠地端處設置有垂直于地面的二級承載墻,所述雨水回收系統由兩個引流式屋頂構成,且兩個引流式屋頂的一級承載墻相靠近設置,兩個一級承載墻之間形成供雨水通過的通水區,兩個所述一級承載墻之間的地面上挖設有排水渠,所述通水區內設置有用于收集引流式屋頂表面雜物的雜物收集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個相對設置的引流式屋頂可以將雨水集中收集至通水區內,并通過排水渠進行統一收集,在未降水時,引流式屋頂的雜物受重力影響會聚集在引流式屋頂的近地端處,在外界發生降水時,雨水沿著引流式屋頂的表面流動,并對引流式屋頂的表面進行沖刷,帶走引流式屋頂表面的泥沙和雜物,雜物收集裝置可以對雨水中的雜物進行有效收集,減少雜物直接進入至排水渠中而造成排水渠堵塞的情況發生。
優選的,所述雜物收集裝置包括設置在通水區上方的擋水板,所述引流式屋頂近地端處形成有水平的安裝面,所述安裝面上沿自身長度方向排列設置有若干連接柱,所述擋水板設置在連接柱的頂端,所述擋水板朝向通水區的一面設置有一級攔物網,所述一級攔物網為頂端開口的長方體形,所述一級攔物網的長度與擋水板的長度相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雨水在沿著引流式屋頂進入至通水區中時會先經過一級攔物網,一級攔物網上方開口的設置可以使得雨水中的雜物被攔截在一級攔物網內,有效減少直接進入至排水渠中的雜物量。
優選的,所述通水區內設置有水平的過濾金屬板,所述過濾金屬板設置在一級攔物網的下方,所述過濾金屬板寬度方向兩端的邊沿分別埋設入一級承載墻內,所述過濾金屬板表面開設有過濾網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筑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筑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19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直播間的管理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一種智能化高層建筑消防應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