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活化牡蠣粉應用于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11546.6 | 申請日: | 2020-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8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永賢;潘麗萍;邢穎;黃雁飛;陳錦平;王順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8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辰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13 | 代理人: | 李艷 |
| 地址: | 530007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活化 牡蠣 應用于 土壤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硒素活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活化牡蠣粉應用于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一種生物活化牡蠣粉應用于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測定土壤中硒含量;(2)根據測定的硒含量施用硒素活化劑。本發明以生物活化牡蠣粉為主要原料制備硒素活化劑,制備出的硒素活化劑能活化土壤中的硒元素,提高農副產品的富硒量。另外,在硒素活化劑的制備原料中添加中藥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和生物活化牡蠣粉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可以進一步活化土壤中的硒元素,進而進一步提高農副產品的富硒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硒素活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活化牡蠣粉應用于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
背景技術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硒攝入量為50-250mg。人體主要靠膳食攝入硒,富硒農副產品是人體補充硒元素的有效途徑,因此富硒技術成為了研究開發的熱點領域。目前農副產品富硒的主要有天然富硒和人工富硒兩種,天然富硒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態硒元素而達到富硒標準,但自然富硒受到自然界中天然硒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質的限制。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硒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從而影響植物對土壤天然硒素的吸收。
廣西富硒土壤面積達2.12萬多平方公里,但富硒農副產品含硒量多的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雖然土壤硒素含量高,但絕大部分為礦物態,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因此亟需一種能將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活化牡蠣粉應用于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其以生物活化牡蠣粉為主要原料制備硒素活化劑,制備出的硒素活化劑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提高農副產品的富硒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物活化牡蠣粉應用于土壤硒素活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測定土壤中硒含量;
(2)根據測定的硒含量施用硒素活化劑。
作為優選,土壤硒含量低于0.02mg/Kg時,硒素活化劑的施用量為50-54g/hm2;土壤硒含量大于0.02mg/Kg,且小于0.11mg/Kg時,硒素活化劑的施用量為42-50g/hm2;土壤硒含量大于0.11mg/Kg時,硒素活化劑的施用量為38-42g/hm2。
作為優選,所述硒素活化劑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組成:生物活化牡蠣粉54-74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8-42份、木質素磺酸鈣16-26份、磷酸二氫鉀12-20份、五味子提取物10-16份、氨基酸4-12份、硅藻土14-24份、硫酸鋅14-18份和珍珠巖8-10份。
作為優選,所述生物活化牡蠣粉的制備方法為:取牡蠣肉20g,然后加入30mL的蒸餾水,再加入0.25%復合蛋白酶并在50℃的條件下酶解6-8h,然后沸水滅酶,3500-4000r/min離心20-30min,取上清液定容至30mL,噴霧干燥即可。
作為優選,所述五味子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將五味子干燥至含水量為4-5wt%,粉碎過72-76目篩,得到五味子粉,將五味子粉加入到CO2超臨界萃取器中,萃取100-120min,萃取結束后離心除去雜質,即得到五倍子提取物。
作為優選,在進行CO2超臨界萃取時采用乙醇作為萃取劑,五倍子與乙醇的質量為1:0.06-0.08。
作為優選,超臨界萃取的壓力為30-45Mpa;萃取的溫度為30-34℃,CO2的流量為32-36L/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15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