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混動車GPF再生質量閾值的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610772.2 | 申請日: | 2020-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1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袁杰;陳燕林;渠勝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9/00 | 分類號: | F01N9/00;F01N11/00;F02D41/02;G06T11/2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劉代樂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車 gpf 再生 質量 閾值 計算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動車GPF再生質量閾值的計算方法。執(zhí)行累碳流程;測量GPF的質量m11;執(zhí)行再生流程;測量GPF的質量m12,并獲取GPF的溫度作為GPF再生溫度T1;計算GPF的質量m11和GPF的質量m12的差值,得到GPF再生累碳質量m1;重復以上操作,直至得到多個樣點數據;繪制橫質量?溫度曲線圖;根據質量?溫度曲線圖得到CPF臨界溫度時對應的累碳質量,將其作為GPF再生質量閾值。可以避免溫度升高至GPF極限造成的GPF燒蝕損壞。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動車GPF再生質量閾值的計算方法。
背景技術
車輛行駛過程中,隨著行駛里程的增加,GPF(顆粒捕集器)的累碳量會逐漸增多,系統(tǒng)背壓會越來越大,從而影響整車的動力和油耗,為了保證車輛能正常行駛,GPF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再生處理。
目前行業(yè)里面GPF再生方式主要分為主動再生和被動再生兩種再生方式。主動再生指的是利用外界能量來提高捕捉器內的溫度,使微粒著火燃燒。當捕集器中的溫度達到550℃時,沉積的顆粒物就會氧化燃燒,如果溫度達不到550℃,過多的沉積物就會堵塞捕捉器,這時就需要利用外加能源(例如電加熱器,燃燒器或發(fā)動機操作條件的改變)來提高GPF內的溫度,使顆粒物氧化燃燒。被動再生指的是利用燃油添加劑或者催化劑來降低微粒的著火溫度,使微粒能在正常的發(fā)動機排氣溫度下著火燃燒。添加劑(有鈰,鐵和鍶)要以一定的比例加到燃油中,添加劑過多會影響DOC的壽命,但是如果過少,就會導致再生延遲或再生溫度升高。
GPF被動再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GPF溫度會迅速升高,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會超過GPF極限,顆粒捕集器會燒蝕損壞而失效,為保證顆粒捕集器能長時間正常工作,再生時的積碳量應該不宜過大或過小,本而如何合理的設置再生時的積碳量大小,依然是GPF再生控制的難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的混動車GPF再生質量閾值的計算方法,能夠準確的計算出GPF再生質量閾值,使再生時的積碳量大小適宜,有效防止顆粒捕集器損壞。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包括
執(zhí)行累碳流程;
累碳流程結束后,測量GPF的質量m11;
執(zhí)行再生流程;
再生流程結束后,測量GPF的質量m12,并獲取GPF的溫度作為GPF再生溫度T1;
計算GPF的質量m11和GPF的質量m12的差值,得到GPF再生累碳質量m1,將所述GPF再生累碳質量m1和GPF再生溫度T1作為一個樣點數據;
重復以上操作,直至得到多個樣點數據;
根據多個所述樣點數據,繪制橫坐標為GPF再生累碳質量,縱坐標為GPF再生溫度的質量-溫度曲線圖;
根據所述質量-溫度曲線圖得到GPF再生溫度為CPF臨界溫度時對應的累碳質量,將所述CPF臨界溫度對應的累碳質量作為GPF再生質量閾值。
較為優(yōu)選的,所述累碳流程包括:
將車輛前后電機供電線斷開,將SOC消耗至平衡,并調節(jié)過量空氣系數λ至設定值;
根據實測的積碳速率和設定的目標累碳量計算出累碳時長;
將車輛勻速行駛,直至達到所述累碳時長后,結束累碳流程。
較為優(yōu)選的,所述再生流程包括:
車輛急加速至設定的第一車速,并在達到所述第一車速后,保持勻速行駛;
車輛勻速行駛達到設定距離后,以WOT工況加速至設定的第二車速,并在達到第二車速時松開加速踏板,使車速降低至第三車速,結束再生流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07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