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模組、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10557.2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37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博智;陳國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V40/13 | 分類號: | G06V40/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尹紅敏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模組 制造 方法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顯示模組、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包括:指紋識別組件,包括在顯示模組厚度方向上層疊設置的第一電極、絕緣層、半導體件和第二電極,絕緣層位于第一電極上,半導體件位于絕緣層背離第一電極的一側,第二電極位于半導體件背離絕緣層的一側,絕緣層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位于第一通孔周側的第一過孔,第一通孔貫穿絕緣層設置,至少部分半導體件位于第一通孔并經由第一通孔與第一電極相互連接;吸光部件,與半導體件同層設置且材料相同,至少部分吸光部件位于第一過孔,且吸光部件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者相互絕緣。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提高指紋識別組件對指紋識別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模組、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采用指紋識別以實現用戶隱私保護的顯示裝置也越來越多。用戶在操作帶有指紋識別功能的顯示裝置時,只需用手指觸摸顯示屏,即可實現權限驗證,簡單方便。
對于應用光學指紋識別技術的顯示裝置來說,其在進行指紋識別時,光源發出的光線經由觸摸主體(如手指)反射進入指紋識別單元。指紋識別單元根據指紋的谷和脊所在位置反射光的光強的不同來實現指紋的識別。但是,基于目前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在進行指紋識別時,除了經指紋反射至指紋識別單元的反射光外,還會有未經指紋反射的光,即,不能反映指紋信息的光進入指紋識別單元,影響指紋識別的準確性。
因此,亟需一種新的顯示模組、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模組、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旨在提高指紋識別的準確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模組,顯示模組包括:指紋識別組件,包括在顯示模組厚度方向上層疊設置的第一電極、絕緣層、半導體件和第二電極,絕緣層位于第一電極上,半導體件位于絕緣層背離第一電極的一側,第二電極位于半導體件背離絕緣層的一側,絕緣層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位于第一通孔周側的第一過孔,第一通孔貫穿絕緣層設置,至少部分半導體件位于第一通孔并經由第一通孔與第一電極相互連接;吸光部件,與半導體件同層設置且材料相同,至少部分吸光部件位于第一過孔,且吸光部件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者相互絕緣。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
在第一電極上形成絕緣層,絕緣層包括第一過孔和貫穿設置的第一通孔,第一過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周側,第一通孔和第一電極在顯示模組的厚度方向上對應設置,以使第一電極由第一通孔露出;
在絕緣層上制作半導體材料以形成半導體件和吸光部件,至少部分半導體件位于第一通孔并經由第一通孔和第一電極連接,吸光部件位于第一過孔,且吸光部件和第一電極絕緣設置;
在半導體件上形成第二電極。
再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方式的顯示模組。
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模組中,顯示模組包括指紋識別組件和吸光部件。指紋識別組件包括第一電極、絕緣層、半導體件和第二電極,絕緣層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半導體件在所述通孔內與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相互接觸,第一電極、半導體件和第二電極相互作用能夠識別指紋。絕緣層上位于第一通孔的周側設置有第一過孔,吸光部件位于第一過孔內,能夠吸收側面射向半導體件的雜散光,提高指紋識別的準確性。吸光部件和半導體件同層設置且材料相同,使得在顯示模組的成型過程中,半導體件和吸光部件可以同步驟成型,簡化顯示模組的成型工藝。吸光部件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者相互絕緣,能夠避免吸光部件影響指紋識別組件的正常運行。因此本發明實施例能夠不影響指紋識別組件的正常運行,提高指紋識別組件對指紋識別的準確性,并簡化顯示模組的成型工藝。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05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