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礦安全生產智能管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10421.1 | 申請日: | 202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12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存林;鄭彥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民族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F17/18 | 分類號: | E21F17/18;G01D21/02;G01S19/14 |
| 代理公司: | 金昌錦科標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2203 | 代理人: | 王園園 |
| 地址: | 750000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礦 安全生產 智能 管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煤礦安全生產智能管理系統,屬于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智能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服務器模塊、手持探測模塊、煤礦定位模塊、有毒氣體檢測模塊、出勤記錄模塊、通風檢測模塊和用戶終端。本發明在手持探測器通過LCD端用于預先設置并保存LCD的設備屬性信息,該LCD端與GPS接收器相連接,實現探測數據地完整性和探測礦井人員的實時位置,用戶和管理者都能實時看到礦物的位置和狀態,方便管理。本發明通過通過礦工當日出勤記錄模塊能夠隨時掌握礦工當天的出勤情況,提高控制發生礦難的能力,及時地做出科學、準確的解決方案,提高煤礦井下的管理效率,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實現了連續工作,確保了安全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礦安全生產智能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礦井生產系統指的是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提升、運輸、通風、排水、人員安全進出、材料設備上下井、矸石出運、供電、供氣、供水等巷道線路及其設施等組成的系統。主要包括地面生產系統與井下生產系統兩大部分。煤礦生產一直是國民經濟領域的一項重要的工業活動,目前的煤礦生產安全管理方面側重于煤礦安全環境的監測,而對于如何將所監測到的異常數據及時的發送給煤礦管理監控中心、以及在煤礦監測相關指標出現異常的時候,如何進行智能化解決措施的實施方面還做的遠遠不夠。
經現有文獻檢索發現,中國專利公開號CN110262355A,公開日2019年9月20日的基于智慧礦山管控平臺的智慧礦山管理系統及方法,該專利文獻中的管理系統較為復雜,對于一般員工不容易操作,不能夠進行實時檢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管理,操作簡便,能夠對礦井進行實時檢測的煤礦安全生產智能管理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煤礦安全生產智能管理系統,包括服務器模塊、手持探測模塊、煤礦定位模塊、有毒氣體檢測模塊、出勤記錄模塊、通風檢測模塊和用戶終端, 所述服務器模塊包括Web網絡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所述手持探測器模塊實現數據地上傳和下發,該探測器模塊設有LCD端,LCD端用于預先設置并保存 LCD 的設備屬性信息,該LCD端與GPS接收器相連接,通過RFID 讀寫模塊讀取RFID 卡片的數據,最終將數據返回到手持探測器模塊;
所述煤礦定位模塊用于對各個礦工在煤礦內的位置進行實時定位,通過WiFi通信系統,利用TOA方法檢測井下工作人員的位置信息,探測PMS個數,使得發送的節點同步,對入井人員發送實時警告;
所述有毒氣體檢測模塊用于實時檢測井下巷道內的有毒氣體濃度,然后通過煤礦定位模塊獲取毒氣源的位置信息,獲取數據信息,最后將數據傳輸至云服務器供遠程終端調用;
所述出勤記錄模塊是將工作人員的信息添加到管理系統的后臺,其中工作人員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以及手機號的信息;
所述通風檢測模塊用于實時檢測向煤礦井下巷道供風的風機的各項供風指標狀況,將其設置在所述通風窗上的上通風口,用于驅動空氣流入或流出,然后將通風窗內外的溫濕度發送給用戶終端。
進一步地,所述服務器模塊的系統涉及角色、權限、人員、部門和地址信息。
進一步地,所述煤礦中設定甲烷傳感器報警參數為:報警濃度 0.6~0.7%,CH4斷電濃度 0.9~1.1%,CH4復電濃度 0.6~0.7%,CH4、瓦斯斷電范圍井下和井口 20m 范圍內所有非本安型電氣設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實現了煤礦通風系統的智能化;對不屬于該區域的人員進行報警提示,以避免不相關人員的存在所帶來的安全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民族大學,未經北方民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04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