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回收用打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10169.4 | 申請日: | 2020-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20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鄭澄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眾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F15/07 | 分類號: | A01F15/07;G01G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鄭自群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回收 打捆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秸稈回收用打捆裝置,包括承臺、箱體和稱重板,所述承臺上表面中部焊接有箱體,所述箱體上表面中部焊接有漏斗,且所述漏斗與所述箱體相通,所述承臺上表面中部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動力輸出端穿過箱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一側靠近頂端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打捆桿,所述齒輪一側靠近底端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三電動氣缸;本發明通過設有電動導軌、電動滑塊和切割刀,并且通過電動滑動帶動第二電動氣缸移動不同的距離,從而能夠使得切割刀移動不同的距離,進而能夠將成捆的秸稈切割成不同尺寸大小的秸稈捆,既有利于儲存,也方便運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打捆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秸稈回收用打捆裝置。
背景技術
秸稈,又稱禾稈草,是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農作物成熟脫粒后剩余的莖葉部分,其中水稻的秸稈常被稱為稻草、稻藁,小麥的秸稈則稱為麥稈,中國近二十年來由于煤、電、天然氣的普及、各種工業制品的豐富,農村對秸稈的需求減少,大量秸稈的處理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雖然法律禁止,但很多地方農民仍然直接在田地里燃燒秸稈,引發空氣污染、火災、飛機無法正常起降等后果,現在,秸稈回收時,一般被捆扎成捆,但是,目前的打捆裝置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現有技術中秸稈回收用的打捆裝置,通過旋轉輥筒的作用下,旋轉呈草芯,形成外緊內松的圓捆,然后進行運輸或者儲存,對于成捆的麥秸,由于長度太長或者太短,既不利于儲存,也不利于運輸,并且每次擠壓成捆的秸稈重量不同,每次擠壓成捆的草芯密實度有時太過緊密,不便于拆開,有時又太松散容易散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秸稈回收用打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秸稈回收用打捆裝置,包括承臺、箱體和稱重板,所述承臺上表面中部焊接有箱體,所述箱體上表面中部焊接有漏斗,且所述漏斗與所述箱體相通,所述承臺上表面中部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動力輸出端穿過箱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一側靠近頂端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打捆桿,所述齒輪一側靠近底端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三電動氣缸,所述齒輪一側中心處焊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輥筒,所述箱體一側鉸接有箱門,所述箱門頂端的箱體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電動滑軌,所述電動滑軌動力輸出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電動滑塊,所述電動滑塊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氣缸,所述第二電動氣缸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切割刀,所述箱門底端的箱體焊接有連接板,所述箱體上表面中部靠近一端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側的箱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計時器,且計時器輸的出端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輸出端與所述第三電動氣缸和第二電動氣缸均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電動氣缸、第二電動氣缸、計時器和控制器均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箱體內壁兩側均鉸接有稱重板,所述箱體內壁兩側中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氣缸,所述第一電動氣缸另一端通過轉接件與所述稱重板轉動連接,所述控制器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電動氣缸電性連接,所述稱重板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輸入端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承臺上表面中部另一側成對焊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鄰面通過軸承轉桿轉動連接有第一皮帶輪,兩個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鄰面通過軸承和轉動轉動連接有第二皮帶輪,所述第二皮帶輪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外圍傳動連接有皮帶輪。
優選的,所述皮帶輪上表面間隔焊接有擋板,且擋板的長度尺寸與所述皮帶輪的寬度尺寸相等。
優選的,所述打捆桿內壁兩側轉動連接有連接軸,且連接軸外圍中部纏繞有繩子,且繩子的長度尺寸為100-200CM。
優選的,所述承臺呈L型結構,所述承臺下表面四角處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下表面黏貼有橡膠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眾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眾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1016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