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次電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07117.1 | 申請日: | 2020-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20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大田正弘;清水航;鋤柄宜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50/538 | 分類號: | H01M50/538;H01M50/543;H01M50/566;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5;H01M10/0587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劉建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次 電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提高了能量密度的二次電池及其制造方法。本發明的二次電池(100)具有:層疊體(101),通過將正極與負極以隔著電解質的方式交替層疊而成;正極加強構件(102),在層疊體的一方的側壁(101a)側,安裝于構成正極的板狀的正極集電體的端部;正極用極耳(103),覆蓋層疊體的一方的側壁面,并且安裝于正極加強構件的端部;負極加強構件(104),在層疊體的另一方的側壁(101b)側,安裝于構成負極的板狀的負極集電體的端部;負極用極耳(105),覆蓋層疊體的另一方的側壁面,并且安裝于負極加強構件的端部;以及外裝體,內部收容有層疊體、正極加強構件、正極用極耳、負極加強構件及負極用極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二次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請基于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申請的特愿2019-133807號來主張優先權,將其內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等二次電池能夠反復進行充放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在小型便攜設備、電力機動車等各種技術領域中應用。二次電池經由電解質而在正極與負極之間互換離子,但目前普及的二次電池的電解質為液體,因此要求做出用于防止漏液的研究,設計的自由度縮窄成為了課題。立足于該課題,近年來電解質由固體材料構成的全固態電池受到關注。
全固態電池與使用液體的電解質的二次電池相比,兼備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可期待早期的實用化。全固態電池通過如下方式得到,即,在分別作為正極用、負極用的集電箔的兩面涂覆電極復合材料,進一步將從在電極復合材料的上表面配置固體電解質而成的正極用、負極用的片材分別呈任意的形狀切出的正極、負極交替層疊,最后進行沖壓成形得到(專利文獻1)。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188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35464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伴隨近年來的電子設備的小型化、薄型化,關于搭載于電子設備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進一步的提高。構成二次電池的層疊體相對于極耳的安裝(接合)通過將多個集電體的端部聚集在極耳的位置而進行,因此需要對集電體彎折端部,需要設置用于此的空間(專利文獻2)。該空間的存在成為使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一個主要因素。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能量密度的二次電池。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1)本發明的一方案的二次電池具有層疊體、正極加強構件、正極用極耳、負極加強構件、負極用極耳及外裝體,所述層疊體通過將正極與負極以隔著電解質的方式交替層疊而成,所述正極加強構件安裝于構成所述正極的板狀的正極集電體的表面,所述正極用極耳覆蓋所述層疊體的一方的側壁面,并且安裝于所述正極加強構件的端部,所述負極加強構件安裝于構成所述負極的板狀的負極集電體的表面,所述負極用極耳覆蓋所述層疊體的另一方的側壁面,并且安裝于所述負極加強構件的端部,所述外裝體內部收容有所述層疊體、所述正極加強構件、所述正極用極耳、所述負極加強構件及所述負極用極耳。
(2)在所述(1)所記載的二次電池中,也可以是,所述層疊體繞將所述正極用極耳與所述負極用極耳連結的軸線卷繞多圈,所述正極加強構件相對于所述正極用極耳安裝的多個安裝位置彼此分離開,所述負極加強構件相對于所述負極用極耳安裝的多個安裝位置彼此分離開。
(3)在所述(1)所記載的二次電池中,也可以是,所述層疊體包括多個正極、多個負極,所述正極加強構件相對于所述正極用極耳安裝的多個安裝位置彼此分離開,所述負極加強構件相對于所述負極用極耳安裝的多個安裝位置彼此分離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071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