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01607.0 | 申請日: | 2020-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8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胡思聰;肖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F3/04 | 分類號: | E03F3/04;E03F3/06;E03F5/06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涂志剛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雨污 分流 新型 排水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市政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及施工方法,包括排水渠本體和蓋板,所述排水渠本體的橫斷面大致呈“V”字形結構,所述蓋板設置于所述排水渠本體的上部開口處;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兩側頂部內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橫斷面為頂部開口的半圓形結構;所述蓋板間隔設置有多個呈條形的進水孔,所述第一凹槽設置于所述蓋板的兩端部下方。本發明排水渠排雨污效果好,大大地減小了排水渠堵塞的概率;排水渠本體及蓋板均可預制,施工簡便,便于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市政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排水渠是排水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排水渠的主要功能是輸水運水,以排除下雨時地面積水。但是在這個輸水運水過程中,一些污泥砂礫等其它廢物會沖刷到排水渠中,很容易造成排水渠堵塞,嚴重降低排水渠的排水效率,現有專利提出的排水渠都是存在著雨污分離效果不好,安裝施工復雜等一些問題。
針對上述不足,需要設計和開發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及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雨污分離,施工簡單,且可以有效利用廢橡膠手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及其施工方法,能夠將污泥砂礫等其它廢物截擋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從而與水流有效地分離,大大地減小了排水渠堵塞的概率;該新型排水渠的內壁設置的導流條可以使得水流在沿內壁下流時增加沿排水方向的速度分量,加快排水;另外該發明各構件均可預制,施工簡便,便于推廣。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包括排水渠本體和蓋板,所述排水渠本體的橫斷面大致呈“V”字形結構,所述蓋板設置于所述排水渠本體的上部開口處;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兩側頂部內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橫斷面為頂部開口的半圓形結構;所述蓋板間隔設置有多個呈條形的進水孔,所述第一凹槽設置于所述蓋板的兩端部下方,污水內的污泥砂礫等其它廢物沉積于第一凹槽內,而水流溢流而出沿著排水渠本體的兩側內壁匯集于其底部,從而使得污泥砂礫與水流有效地分離,大大地減小了排水渠堵塞的概率。
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兩側內壁上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橫斷面為大于半圓的圓弧形結構,進一步對污水中的污泥砂礫與水流有效地分離。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海綿條和第二海綿條,所述第一、第二海綿條的橫斷面呈圓弧形結構,所述第一海綿條和所述第二海綿條可以分別從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方便地取出,以清理殘留的污泥砂礫等其它廢物。
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內壁底部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橫斷面呈頂部開口的半圓形結構,增大水流的流量。
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三凹槽之間設有導流條,所述導流條等高度間隔設置于所述排水渠本體兩側內壁上,所述的導流條在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內壁每側設置為5條,且每條導流條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導流條可以使得水流在沿著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內壁流下時增加在所述第三凹槽中的水流流動方向的速度分量,盡快排水。
優選的,所述導流條于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60°。
所述蓋板的底部設有若干圓柱形支撐柱,所述圓柱形支撐柱的頂端與所述蓋板相連,其底端用于支撐于所述排水渠本體的兩側頂部內端上,使得流入第一凹槽內的污水分離出的水流更好的溢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雨污分流的新型排水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先在地面上挖出大小與排水渠本體匹配的溝;
步驟二:再將多個排水渠本體放入溝中,在排水渠本體之間填充廢橡膠手套進行拼接,再用水泥進行勾縫密封處理;
步驟三:將第一海綿條放入第一凹槽內,將第二海綿條放入第二凹槽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016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厭氧發酵系統
- 下一篇:碲鋅鎘晶體夾雜測試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