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鋁合金和不銹鋼的攪拌焊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598231.2 | 申請日: | 2020-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98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孟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暢橋真空系統(tǒng)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20/12 | 分類號: | B23K20/12;B23K20/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優(yōu)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方仕杰 |
| 地址: | 20000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鋁合金 不銹鋼 攪拌 焊接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焊接工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鋁合金和不銹鋼的攪拌焊接方法。攪拌焊裝置包括第一攪拌焊機構以及第二攪拌焊機構,第一攪拌焊機構設置有第一攪拌焊頭,第二攪拌焊機構設置有第二攪拌焊頭,攪拌焊裝置工作時,分別帶動第一攪拌焊機構和第二攪拌焊機構向焊縫移動。通過設置第一攪拌焊頭和第二攪拌頭分別對預埋焊接件的承接部以及預埋部進行攪拌焊,先通過第一攪拌焊頭旋入搭接在待焊不銹鋼上的承接部來使承接部升溫,并由此熱量來對待焊不銹鋼進行預熱,由于對待焊不銹鋼進行了提前的預熱處理,所以可使待焊不銹鋼可與待焊鋁合金同時達到熱塑性狀態(tài),由此可保證在攪拌焊完成后形成的焊縫更加平整,連接性能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焊接工藝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鋁合金和不銹鋼的攪拌焊接方法。
背景技術
原鋁在市場供應中統(tǒng)稱為電解鋁,是生產(chǎn)鋁材及鋁合金材的原料。鋁是強度低、塑性好的金屬,除應用部分純鋁外,為了提高強度或綜合性能,配成合金。鋁中加入一種合金元素,就能使其組織結(jié)構和性能發(fā)生改變,適宜作各種加工材或鑄造零件。經(jīng)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銅、鎂、鋅、硅。
而不銹鋼(Stainless Steel)是不銹耐酸鋼的簡稱,耐空氣、蒸汽、水等弱腐蝕介質(zhì)或具有不銹性的鋼種稱為不銹鋼;而將耐化學腐蝕介質(zhì)(酸、堿、鹽等化學浸蝕)腐蝕的鋼種稱為耐酸鋼。
不銹鋼和鋁合金普遍具有可加工性能和熱性能上的區(qū)別。鋁相當柔軟,易于切割和成型。而不銹鋼的耐磨性和耐高溫性更加突出。不銹鋼比鋁更硬,形成起來更難。不銹鋼可以在比鋁高得多的溫度下使用,鋁可以在大約400度以上變得非常柔軟。
在這兩者有較大區(qū)別的前提下,如果要實現(xiàn)對鋁合金和不銹鋼的焊接,目前的攪拌焊技術會使鋁優(yōu)先于不銹鋼形變,兩者軟化程度不同導致鋁合金側(cè)加工時破壞較大,難以形成一個平整的焊縫。焊接處整體強度不夠。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鋁合金和不銹鋼的攪拌焊接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鋁合金和不銹鋼的攪拌焊接方法,用于對待焊鋁合金和待焊不銹鋼之間形成的焊縫進行焊接,
提供攪拌焊裝置,所述攪拌焊裝置包括第一攪拌焊機構以及第二攪拌焊機構,所述第一攪拌焊機構設置有第一攪拌焊頭,所述第二攪拌焊機構設置有第二攪拌焊頭,所述攪拌焊裝置工作時,分別帶動第一攪拌焊機構和第二攪拌焊機構向所述焊縫移動,且所述第一攪拌焊機構帶動第一攪拌焊頭轉(zhuǎn)動,所述第二攪拌焊機構帶動第二攪拌焊頭轉(zhuǎn)動;
所述攪拌焊接方法具體包括焊接子策略,所述焊接子策略提供預埋焊接件,所述預埋焊接件為鋁合金材質(zhì)制成,所述預埋焊接件包括預埋部以及承接部,所述焊接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驟:
預安裝步驟,將所述預埋焊接件的預埋部插入所述焊縫同時使所述承接部的部分與待焊不銹鋼的上表面貼合;
預焊步驟,通過第一攪拌機構的第一攪拌焊頭對所述預埋焊接件進行攪拌焊,所述第一攪拌焊頭進行攪拌焊時始終位于待焊不銹鋼的上方;
實焊步驟,通過第二攪拌機構的第二攪拌焊頭對所述焊縫進行攪拌焊,所述第二攪拌焊頭進行攪拌焊時始終位于焊縫的上方。
在本發(fā)明中,進一步的,所述預埋焊接件與待焊鋁合金的材質(zhì)相同。
在本發(fā)明中,進一步的,還包括預熱子策略,所述預熱子策略包括將所述預埋焊接件加熱至第一溫度范圍。
在本發(fā)明中,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溫度范圍在130攝氏度-200攝氏度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暢橋真空系統(tǒng)制造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暢橋真空系統(tǒng)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8231.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