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醫用矯形外固定器及其單體及單側三維外固定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97164.2 | 申請日: | 2020-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3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華清;唐佩福;劉利民;章耀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B17/60 | 分類號: | A61B17/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張濤;李亮印 |
| 地址: | 102609 北京市大興區中關村科技園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矯形 固定器 及其 單體 三維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醫用矯形外固定器的單體,單體為弧形段,單體上沿弧長方向間隔開設長度沿弧長方向的位置調節槽和放置固定部件的部件固定槽,位置調節槽和部件固定槽均貫穿單體的上下表面。單體上開設位置調節槽,該位置調節槽的限定可變于其與其他部件連接后的位置調整,同時該單體上還開設部件固定槽,可用于放置固定部件,比如骨針固定器;在對骨折處進行固定時,兩個或兩個以上單體需要相互組合使用構成醫用矯形外固定器,且由于設置有位置調節槽,便于組合后的位置的調整,一方面,調整位置可以改變單體與單體之間的夾角,另一反面,調整位置可以改變組合后的固定器的半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矯形外固定器及其單體及單側三維外固定器。
背景技術
骨折外固定器是用于固定骨折處的醫療器械。傳統的骨折外固定器,往往呈全環或者半環或者C形環,且傳統的骨折外固定器是一個整體結構,其一體式成型;該種骨折外固定器存在如下弊端:
1.上述傳統骨折外固定器在制作時,由于要針對體型存在差距的不同患者,且對于同一患者來說,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尺寸也有差距,如此一來,則需要制作多種規格尺寸的上述外固定器,才能滿足醫療要求,因此醫療機構需要配備各種規格的固定器才能滿足需要,由此會造成醫療機構成本的提升。
2.對于上述的作為整體結構的外固定器,例如,呈半環狀的外固定器,其成型制作后,形狀和規格已經確定了,且其僅能針對符合該外固定器形狀和規格的患者使用,通用性差,在使用上相當不具有彈性。
3.上述固定器在骨折處固定后,直至完全拆除,其始終保持一種固定狀態,眾所周知,此過程中,骨折處的肢體是出于慢性恢復的狀態,此時肢體有可能會發生尺寸的變化,如此一來,采用始終呈固定狀態的上述固定器則會影響肢體的恢復。
4.上述固定器僅僅起到固定的作用,不利于骨折處的矯正。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提高使用彈性、降低生產成本、可根據患者恢復程度靈活調整及同時起到固定和矯正作用的醫用矯形外固定器及其單體及單側三維外固定器便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醫用矯形外固定器的單體、由該單體組合成的醫用矯形外固定器和由該醫用矯形外固定器組合成的單體三維外固定器,其中,該單體獨特設置的結構,可使其規模化生產,并其組合后可形成多種規格尺寸的醫用矯形外固定器,由此,無需生產各種規格尺寸的呈整體結構的外固定器,可降低成本;進而該單體組合成的醫用矯形外固定器可調整固定尺寸,可提高使用彈性,并同時可起到固定和矯正作用。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醫用矯形外固定器的單體,所述單體為弧形段,所述單體上沿弧長方向間隔開設長度沿弧長方向的位置調節槽和放置固定部件的部件固定槽,所述位置調節槽和部件固定槽均貫穿所述單體的上下表面。
作為優選,所述單體為扁平結構,使用時其與骨折骨骼垂直的縱截面的上下邊為同曲率弧形段,構成弧形扁平條狀物。
作為優選,所述單體上開設兩個所述位置調節槽,兩個所述位置調節槽分別位于所述單體的兩端,所述單體上開設一個所述部件固定槽,一個所述部件固定槽位于兩個所述位置調節槽之間。
作為優選,兩個所述位置調節槽和一個所述部件固定槽均為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曲率等同于呈弧形的所述單體的曲率。
作為優選,所述位置調節槽和所述部件固定槽為貫穿所述單體的上下表面的同一個槽,同一個的所述槽為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曲率等同于呈弧形的所述單體的曲率。
作為優選,所述單體為弧形板。
作為優選,所述弧形板的寬度為4mm-30mm,所述弧形板的曲率半徑為50mm-400mm,所述弧形板的圓心角為30-1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未經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716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