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96959.1 | 申請日: | 2020-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54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寶山;王成強;郝甜甜;王曉艷;黃炳山;孫永智;王際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A01K63/04;C02F101/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開陽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曲顯榮 |
| 地址: | 264006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海水 養殖 水生 處理 工藝 裝置 | ||
1.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包括機械過濾系統、蛋白分離系統和消毒增氧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好氧硝化轉化系統、厭氧反硝化轉化系統、COD降低系統,各系統之間通過輸送管道連通,養殖尾水首先通過機械過濾系統利用物理過濾作用去除尾水中的固體懸浮物,再進入蛋白分離系統,利用蛋白質分離器去除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然后養殖尾水在好氧硝化系統中,將氨氮和亞硝酸氮轉化成硝酸氮,再進入厭氧反硝化系統,在厭氧條件下將硝酸氮轉化為氮氣排出到空氣中,之后進入COD降低系統,降低尾水中的COD,最后進入消毒增氧系統。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硝化轉化系統是將養殖尾水中氨氮和亞硝酸氮轉化為硝酸氮的裝置,該系統依次劃分四個獨立區域,初步接觸區、密集反應區、緩沖區和調pH區,前三個區域底部布有充氣石與氣管,然后在充氣石與氣管上堆積微生物附著基,微生物附著基內水管方向與水流方向平行,初步反應區、密集反應區、緩沖區內微生物附著基按照外展梯形放置,調pH區不放置微生物附著基和充氣石,該系統的尾水處理體積容量占總水處理系統的6/10~7/10;
系統工作時,首先將培養好的硝化細菌(109cfu/ml)用海水稀釋1000倍,潑灑在微生物附著基上,稀釋液的初始添加量為單位時間內處理水體積的千分之二,然后充滿養殖尾水,期間水溫保持在15℃以上,保持充氣,維持5天以上,之后在調pH區用NaOH調節8.5≤pH≤10。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厭氧反硝化轉化系統,是將養殖尾水中的硝酸氮轉化為氮氣的裝置,該裝置使反硝化細菌在厭氧條件下將硝酸氮轉化為氮氣排出到空氣中,該系統要求將微生物附著基堆積在系統中,微生物附著基內水管方向與水流方向平行,該系統尾水處理體積容量占總水處理系統體積的2/10~3/10;
系統運行時,首先將培養好的反硝化細菌(109cfu/ml)用海水稀釋1000倍,潑灑在微生物附著基上,稀釋液的初始總添加量為單位時間內處理水體積的千分之二,然后充滿上一階段處理之后的養殖尾水,期間水溫保持在15℃以上,嚴禁充氣,維持3天以上。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D系統是降低養殖尾水中COD的裝置,系統構建時,首先布置底部充氣石及氣管,然后堆積微生物附著基,該系統尾水處理體積容量占總水處理系統體積的1/10~2/10;
系統運行時,首先用海水將篩選擴大培養的復合微生物(109cfu/ml)稀釋1000倍,潑灑在微生物附著基上,稀釋液的初始添加量為單位時間內處理水體積千分之五,然后放入上一階段處理之后的養殖尾水。
5.按照權利要求2、3或4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著基為定制的微生物附著基,由可再生復合塑料材料壓制而成,其形狀及尺寸大小依據各自系統的形狀要求定制,微生物附著基主體呈蜂窩管狀,管內徑可依據各系統尾水處理體積容量調節,在1~5cm之間,單位時間處理尾水量與管內徑成正比,微生物附著基內水管平行于水流動的方向。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著基是若干單元模塊堆積而成。
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著基是依據系統形狀一體化定制。
8.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新型海水養殖尾水生物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硝化轉化系統中所用接種培養篩選的硝化細菌,是以分離自海水池塘底泥中的硝化細菌為原始菌種,發酵擴大培養后冷凍干燥,分離方法為常規平板涂布、劃線培養法,分離之后經16SrRNA鑒定為相應菌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未經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695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