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層建筑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95754.1 | 申請日: | 2020-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00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萬飚;門鈺清;趙文彬;涂衛國;萬嶺;萬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九江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F1/14 | 分類號: | B65F1/14;B65F1/00;B65F1/16;B65F7/00;B65F9/00;E04F1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層建筑 分類 垃圾 投放 傳輸 系統 結構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高層建筑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結構,包括分類垃圾投放口、垃圾桶、垃圾桶擺放平臺、豎井轉運機構,水平傳輸機構及控制系統,所述的是,分類垃圾投放口設計有一自動開啟與鎖閉功能的蓋板,垃圾桶托板架分上下設計有二個垃圾桶托板,所述的是,垃圾桶托板架平面設計有各自的托板伸縮機構,由各自馬達驅動,同時可對接空垃圾桶存儲平臺和去垃圾站的水平轉運平臺,牽引裝置由減速電機驅動繩索完成垃圾桶托板架在豎井導引軌道上下運行,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的控制采取智能化分段分時控制方式,系統投資和使用費用大幅度下降,垃圾分類更有優勢,由于空垃圾桶返回前能經過高壓沖洗,高層投放口二次空氣污染明顯改善。
技術領域
該項發明專利設計屬于分類垃圾投放與垃圾收集傳輸系統的設計技術,具體而言,涉及高層建筑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結構以及解決方法。
背景技術
高層建筑的垃圾投放多采用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統,利用負壓技術將堆積在管道中的垃圾吸到機房,是一種高投入的高端設備,建設費和日耗電費都是一項可觀的開支,無論是建設投資與使用費支出都很難在小區推廣。現行己安裝這套系統的小區或醫院或商業場所的垃圾投放口都沒有設計垃圾分類,設計成二分類垃圾投放,其設計與投資難度也非常大,要滿足四分類政策需要其難度更大,投入成本也非常高。即便新建系統,對高層投放口而言也是很難解決多類別垃圾分類的要求,系統機房的垃圾分離裝置也要需配套增加相同數量的設備,場地需求和資金投資量過于龐大而無法普及!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統高層垃圾投放采用密閉的管道自由落體方式空降到底層,粘滯在管道中的垃圾長期無法進行有效的清理而造成投放口的空氣被二次污染,雖然垂直管道中設計有清洗裝置,但無法進入垃圾堆積位置,空氣被二次污染是長期存在的。
本發明高層建筑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結構很好的解決了真空管道垃圾收集與分類系統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設計豎井轉運機構,利用機械手實施高層建筑垃圾桶的取走與放置,豎井中不會有垃圾污染物長期存留在豎井中的問題,分類垃圾投放口蓋板成為垃圾投放活動空間與豎井轉運機構空間的隔離墻,空垃圾桶返回到投放口前可在垃圾站高壓清洗,很好的解決了投放口位置的空氣二次污染問題,高層建筑垃圾分類投放變為簡單可行。
本發明方案很好的解決垃圾多類別分類及設備投資過高的問題,為該技術推廣應用和城市衛生環境的改善創造了條件。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層建筑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結構以及解決方法,以解決現有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統投資、使用成本高,垃圾分類難度大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高層建筑分類垃圾投放及傳輸系統結構,包括分類垃圾投放口、垃圾桶、垃圾桶擺放平臺、豎井轉運機構,水平傳輸機構及控制系統,所述分類垃圾投放口蓋板設計有自動開啟與鎖閑功能,垃圾桶擺放平臺設置在豎井內分類垃圾投放口蓋板下方,豎井轉運機構由導引軌道、牽引裝置和垃圾桶托板架組成,垃圾桶托板架垂直面與導引軌道相連接,牽引裝置中的繩索固定在垃圾桶托板架上,牽引裝置由減速電機驅動繩索完成垃圾桶托板架在豎井導引軌道上下運行。
本發明設計豎井轉運機構實施高層建筑垃圾桶的取走與放置,豎井中不會有垃圾污染物長期存留在豎井中的問題,分類垃圾投放口蓋板成為垃圾投放空間與豎井轉運機構空間的隔離墻,高層建筑垃圾分類投放變為簡單可行。
為了保證分類垃圾投放的方便性,作為優選地,所述分類垃圾投放口是垃圾投放的通道,按垃圾類別設計有各自的投放口,所有的投放口設計在同一塊鋼板上,投放口上設計有一塊共有的蓋板,蓋板受一機電裝置控制開啟與閉合。
為了保證分類垃圾投放的準確性與實施的可行性,作為優選地,所述垃圾桶為分格組合式結構,可根據需要設計成與分類垃圾投放口同數量投放通道的垃圾存儲位,垃圾桶外部設計有利于機械手的掛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九江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九江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57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