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95169.1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02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益軍;覃星念;冉景旭;宋路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3/20 | 分類號: | F01P3/20;F01P3/18;F01P7/16;F01P7/12 |
| 代理公司: | 廣西曙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賴立強 |
| 地址: | 5370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冷卻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和方法,包括水路依次首尾連接形成冷卻循環的水泵、發動機本體、調溫裝置和水箱;調溫裝置的第二出水口和水泵連通構成發動機小循環,調溫裝置還包括低開調溫器和高開調溫器,低開調溫器和高開調溫器并聯設置在水路中,低開調溫器和高開調溫器的出口水路匯集成一路連接到水箱,高開調溫器初開溫度大于低開調溫器的初開溫度,溫度傳感器和散熱風扇均和發動機ECU電線連接;本發明采取的主副兩個不同開啟溫度的調溫器組合設計,多級調節發動機循環流量,加大了溫度調節范圍,能適應更苛刻的發動機突變工況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發動機節能要求越來越高,要求發動機保持適宜的工作溫度。傳統的發動機溫度控制系統一般以調溫器根據出水溫度進行控制。
現有的單靠調溫器可調節的溫度范圍不夠寬廣,特別是寒冷地區,暖車時間長。如中國專利CN109184895A公開的水空中冷系統,水空中冷系統包括發動機水泵、低溫水箱、發動機內循環系統以及水空中冷器,其中,發動機內循環系統包括機油冷卻器、機體及缸蓋、節溫器和發動機高溫水箱,當進入所述節溫器的水溫高于所述節溫器的開啟溫度時,打開所述發動機大循環,關閉所述發動機小循環,水直接流回到所述高溫水箱,經高溫水箱內散熱器冷卻后進入所述水泵,當進入所述節溫器的水溫低于所述節溫器的開啟溫度時,則打開所述發動機小循環,關閉所述發動機大循環,水不經過所述高溫水箱而直接進入所述水泵。
不能適應不同負荷的快速變化的要求。傳統發動機水泵只能隨著發動機轉速變換而變化,不能隨著負荷、水溫變化而變化。
又如中國專利CN206625887U公開的發動機的節溫裝置,包括一個節溫器座、一個節溫器蓋、和兩個節溫器。節溫器座形成有一個缸蓋進水腔和一個低溫水腔,其上開設有兩個節溫器孔;低溫水腔具有兩個出水孔和一個機體出水口。兩個節溫器分別安裝于節溫器孔,節溫器具有關閉所述節溫器孔且打開出水孔的第一位置,和打開節溫器孔且關閉出水孔的第二位置。
但上述結構仍然有改進空間,雖然采用兩個相同節溫器,但是兩個節溫器開啟溫度相同,同時開關,水泵流量調節單一,冷卻系統冷卻能力調節范圍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和方法,采取的主副兩個不同開啟溫度的調溫器組合設計,多級調節發動機循環流量,加大了溫度調節范圍,能適應更苛刻的發動機突變工況要求。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包括水路依次首尾連接形成冷卻循環的水泵、發動機本體、調溫裝置和水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水箱側面上的散熱風扇,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調溫裝置的入水口處的溫度傳感器,所述調溫裝置的第一出水口和所述水箱連通構成發動機大循環,所述調溫裝置的第二出水口和所述水泵連通構成發動機小循環,所述調溫裝置還包括低開調溫器和高開調溫器,所述低開調溫器和所述高開調溫器并聯設置在水路中,所述低開調溫器和所述高開調溫器的出口水路匯集成一路連接到所述水箱,所述高開調溫器初開溫度大于所述低開調溫器的初開溫度,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散熱風扇均和發動機ECU電線連接。
本發明所述的低開調溫器和高開調溫器均為節溫器結構,采用高低開,兩個不同開啟溫度的調溫器組合設計,多級調節發動機循環流量,加大了溫度調節范圍,能適應更苛刻的發動機突變工況要求。
本發明比傳統的控制方式更靈活,能達到節能降耗、快速暖車、快速加載的要求。
優選的,所述低開調溫器和所述高開調溫器初開后,在較低水溫下的流量增加速率小于其在較高水溫下的流量增加率,采取多段斜率調節流量、前段開度小,后端開度大調調溫度剛好擬補原來的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51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