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智能表零火線電流發現接線漏電的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93836.2 | 申請日: | 2020-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45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戶艷琴;宋旭鵬;張延;黃天翔;胡志強;范志夫;江超;寧濤;石德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江西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5/04 | 分類號: | G01R35/04;G01R31/52;G01R31/56 |
| 代理公司: | 南昌賢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嫻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臨空經濟區***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智能 火線 電流 發現 接線 漏電 分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智能表零火線電流發現接線漏電的分析方法,首先通過對電能表電流數據的分時抄讀,繪制用電電流曲線,通過用電行為分析的算法確定用戶的用電時段;針對用電時段重點監控用戶火線和零線數據,獲取多組有效數據點;對有效數據點篩除離散變量,計算火線、零線數據的差值和比值,繪制差值和比值曲線,判斷用戶用電的火線零線電流的變化率,篩選最符合漏電判斷的用戶。該方式可以根據用戶用電時段進行現場工作,避免現場工作時用戶不用電無法檢測情況。該方式可以提供有效的遠程篩選工作,給現場檢測提供憑據,減少現場檢測的工作量。該方式可以提供長期的監控作用,提高漏電檢查的時間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分析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智能表零火線電流發現接線漏電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漏電查詢方式為現場檢測,通過儀器測試電能表前后端的電流情況進行對比,測試期間用戶家中必須用電,否則無法取得有效數據。
該方式存在兩類缺陷:
1、用電情況不明確,無法提前確定用電情況,只能通過經驗估算現場檢測時間最大可能存在用電,可能到了現場因不用電無法進行檢測。
2、批量檢測效率低,該方案只能親自去現場,一個一個用戶進行檢測和排查,篩查的工作效率很低。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場檢測效率低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智能表零火線電流發現接線漏電的分析方法。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利用智能表零火線電流發現接線漏電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通過對電能表電流數據的分時抄讀,繪制用電電流曲線,通過用電行為分析的算法確定用戶的用電時段;
步驟二、針對用電時段重點監控用戶火線和零線數據,獲取多組有效數據點;
步驟三、對有效數據點篩除離散變量,計算火線、零線數據的差值和比值,繪制差值和比值曲線,判斷用戶用電的火線零線電流的變化率,判斷零火線是否存在漏電異常,篩選最符合漏電判斷的用戶。
步驟二中,過濾過程具體為:
通過讀取電能表協議支持情況和當前電壓,判斷是單相表還是三相表,三相表不支持零線電流,過濾掉,過濾過程之后再進行采集過程。
步驟二中,采集過程具體為:
S1、每只單相電能表依次抄讀零火線電流;
S2、判斷零火線是否存在漏電異常,發生異常則記錄該異常;
S3、若存在異常進行記錄,并統計異常次數;若非異常不進行記錄,并統計正常次數;
S4、若異常次數或正常次數滿足累計門限,則判斷存在是否發生漏電行為,同時清零累計次數重新開始任務;
S5、若發生漏電行為,生成相應的事件告警。
進一步的,步驟三中,采用多次判斷的方式篩除離散變量,當零火線異常或零火線正常的情況任一累計達到合理的次數,認為發生零火線異常或正常情況,重新開始統計。
進一步的,步驟三中,判斷零火線是否存在漏電異常:通過獲取的零火線電流,分零線低電流和零線高電流兩種判斷,低電流:只判斷絕對電流差;高電流:判斷電流差和電流比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電能表用電行為數據對電能表漏電情況進行分析篩選,該方式可以通過長期監測,判斷用戶用電習性,可以根據用戶用電時段進行現場工作,避免現場工作時用戶不用電無法檢測情況。該方式可以提供有效的遠程篩選工作,給現場檢測提供憑據,減少現場檢測的工作量,可以大范圍同時施工,提高施工效率。該方式可以提供長期的監控作用,提高漏電檢查的時間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江西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江西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383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