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煤礦井下逃生的壓縮氧自救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90679.X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19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科宏;夏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科宏 |
| 主分類號: | E21F11/00 | 分類號: | E21F11/00;A62B7/02;A62B7/10;A62B9/00;A62B18/02;A62B18/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805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煤礦 井下 逃生 壓縮 自救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煤礦井下逃生的壓縮氧自救器,包括自救器本體,且所述自救器本體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儲氧腔,所述自救器本體的上端安裝有氣囊,且所述氣囊的出氣端安裝有呼吸罩,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第一機構槽與第二機構槽,且所述第一機構槽與第二機構槽內分別轉動連接有風輪與離心扇,且所述風輪與離心扇同軸設置,所述氣囊與第一機構槽之間連通有出氣管。本發明通過將氣囊內呼出的二氧化碳及部分未呼吸的氧氣加壓排入水中,氧氣不溶于水重新沿排氣管流入氣囊內以供呼吸,而二氧化碳在高壓下溶解在水中,以水來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不會對逃生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礦井下安全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煤礦井下逃生的壓縮氧自救器。
背景技術
在工人下井工作時,一般配備有自救器以在井下發生火災或其它危險事故時能夠安全逃生,現有常見的自救器為壓縮氧自救器。
壓縮氧自救器在使用時,通過操作自救器將其內儲存的壓縮氧氣釋放處理,再佩戴呼吸罩進行呼吸,而呼吸出的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吸收劑進行吸收。現在自救器的二氧化碳吸收劑普遍采用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粉塵或懸浮液滴對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噴嚏和咳嗽,嚴重時還可能引起肺炎,此外氫氧化鈣吸收二氧化碳是不可逆的反應,會隨著呼吸不斷減少,因此傳統的壓縮氧自救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即使其內氧氣含量較為充足,但氧氣濃度并不高。據此,本申請文件提出一種一種用于煤礦井下逃生的壓縮氧自救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煤礦井下逃生的壓縮氧自救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煤礦井下逃生的壓縮氧自救器,包括自救器本體,且所述自救器本體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儲氧腔,所述自救器本體的上端安裝有氣囊,且所述氣囊的出氣端安裝有呼吸罩,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第一機構槽與第二機構槽,且所述第一機構槽與第二機構槽內分別轉動連接有風輪與離心扇,且所述風輪與離心扇同軸設置,所述氣囊與第一機構槽之間連通有出氣管,所述儲氧腔與第一機構槽之間連通有進氣管,且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上安裝有控制進氣管內氣體流動的控制閥,所述第二機構槽與氣囊之間連通有抽氣管,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內頂部固定連接有隔板,所述環形槽內填充有水,且所述環形槽與第二機構槽之間連通有輸氣管,所述環形槽與氣囊之間連通有排氣管。
優選地,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儲水腔,所述儲水腔的內底部嵌設有導熱板,所述環形槽與儲水腔之間連通有導液管,且所述導液管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自救器本體側壁固定連接有橡膠氣罩,且所述橡膠氣罩與儲水腔內通過單向出氣孔連通,所述橡膠氣罩上開設有單向進氣孔,所述自救器本體的側壁開設有與儲水腔連通的氣孔,所述氣孔內安裝有閥門。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設置風輪及離心扇,通過壓縮氧氣釋放時產生的動能驅動風輪及離心扇轉動,可將氣囊內呼出的二氧化碳及部分未呼吸的氧氣加壓排入水中,氧氣不溶于水重新沿排氣管流入氣囊內以供呼吸,而二氧化碳在高壓下溶解在水中,以水來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不會對逃生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
2、通過將氣囊內部分未呼吸的氧氣隨二氧化碳一起排入水中再流回氣囊內供呼吸,可使呼吸的氧氣變得比較濕潤,在井下發生火災時,補充逃生人員身體內因高溫而流失的水分;
3、通過設置儲水腔、導液管、氣孔等部件,在本裝置使用一段時間后,打開氣孔內閥門,將環形槽內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水導入儲水腔內,在火災高溫的調節下,熱量透過導熱板傳入儲水腔內的水中,使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再關閉氣孔內閥門,捏動氣罩將儲水腔內的水重新擠入環形槽內供后續使用,如此可使環形槽內的水持續吸收二氧化碳,保證氣囊內較高的氧氣濃度。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科宏,未經陳科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067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細紗機用交互式浸印染方法
- 下一篇:一種耐火材料窯爐的排氣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