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自適應感知矩陣的壓縮感知信道估計算法及實現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90481.1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24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峰;肖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7/0452 | 分類號: | H04B7/0452;H04B7/04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自適應 感知 矩陣 壓縮 信道 估計 算法 實現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毫米波大規模MIMO系統中基于自適應感知矩陣的壓縮感知信道估計算法及裝置,用于實現大規模MIMO系統中,針對混合波束賦形架構的欠維度特性導致的信道估計問題。該算法根據毫米波信道的稀疏性采用壓縮感知算法進行信道估計;同時根據接收導頻信號自適應的構建感知矩陣,有效地提高了在低信噪比下的信道重構概率,減小了重構信道的歸一化最小均方誤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毫米波大規模MIMO 系統中混合波束賦形的欠維度信道估計算法。
背景技術
由于擁有豐富的頻譜資源,毫米波通信技術在5G移動網絡中得 到了廣泛的研究。盡管將數據轉移到毫米波頻段可以提高信道容量, 但這種做法并非沒有犧牲。對于毫米波所在的頻段,空氣是一種高度 吸收的介質,因此其產生的路徑損耗非常嚴重,從而限制了基站的覆 蓋范圍。為了克服毫米波通信的缺點并充分利用多天線帶來的增益, 數字波束賦形技術被廣泛研究。但是,隨著大規模MIMO的廣泛應 用,天線數量增加所帶來的硬件成本劇增已成為主要瓶頸。因此,業 界采用模擬波束賦形技術來降低硬件成本,從而演變為混合波束賦形 技術。
混合波束賦形技術的引入給傳統信道估計帶來的最大的問題就是 信道信息缺失。也就是說,由于混合波束賦形架構中射頻鏈路數遠小 于大規模的天線數,接收信號的維度已經從天線數,降低到射頻鏈路 數。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信號欠維度。為了解決混合波束賦形架構 的欠維度信道估計問題,我們提出了基于自適應感知矩陣的壓縮感知 信道估計算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毫米波大規模MIMO系統中基于自適應感知 矩陣的壓縮感知信道估計算法,該算法在實現過程中,根據接收導頻 信號來自適應構造感知矩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在低信噪比下的信道 重構概率,減小了重構信道的歸一化最小均方誤差。
本發明的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步驟1:系統模型
考慮單用戶上行場景,用戶發送到基站的導頻信號可以表示為 其中XL是每根天線發送的信號的長度,則上行基站接收 信號可表示為
其中UHBF和WHBF分別是模擬預編碼矩陣和接收矩陣。它們都可 以通過對信道做SVD分解或其他方法得到。Z是均值為零方差為1 的加性高斯白噪聲。由于接收信號經過了模擬波束賦形矩陣的處理, 接收信號包含的信道狀態信息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降維損失(從NR降到NRF)。H為毫米波稀疏信道,可以表示為(2):
其中,L是多徑信道的多徑數,是信道的復增益, 和分別是到達角導向矢量和離開角導向矢量。和分 別是這兩個矢量的方位角,通常在(0,2π]內服從均勻分布。假設天線 是均勻分布的線陣(uniform linear arrays,ULA),則導向矢量通常如 下表示
其中,d=λ/2為天線間距,λ是載波波長。信道H可以通過稀疏 信道表示法進一步凸顯稀疏性,轉換過程如下所示
其中,VR和VT是酉離散傅里葉變換(DFT)矩陣,其大小分別 是NR×NR和NT×NT。而HV是虛擬信道元素矩陣,大小為NR×NT。
步驟2:接收信號自適應處理
式(1)的有效接收信號為等式右端第一項,即 利用克羅內克積(Kronecker product)的性質,向量化有效接收信號可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04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礦山巖體復綠方法
- 下一篇:一種樂伐替尼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