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聾啞人通話智能終端平臺及其通話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90365.X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87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邵文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藍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0L15/26 | 分類號: | G10L15/26;G10L15/30;G10L15/24;H04M1/72475 |
| 代理公司: | 重慶西南華渝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0270 | 代理人: | 王友章 |
| 地址: | 4011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聾啞人 通話 智能 終端 平臺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聾啞人通話智能終端平臺及其通話方法,包括安裝于智能終端處理器內的終端平臺,終端平臺與通訊錄與撥號模塊連接;終端平臺設置有語音文字轉換模塊、手語語音轉換模塊、手語顯示與獲取模塊、平臺存儲模塊;語音文字轉換模塊用于啟動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要發送的文字轉換成語音發送給通話對象或者將接收到語音實時轉換成文字;手語語音轉換模塊用于啟動終端平臺通話過程中,將獲取到的手語視頻轉換成語音,發送給通話對象;手語顯示與獲取模塊用于啟動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攝像頭錄取通話用戶的手語視頻并顯示在終端平臺的界面上,實現聾啞人士與其他人進行無障礙通話。有益效果:解決聾啞人士溝通障礙,提高溝通速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特殊人群通話通信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聾啞人通話智能終端平臺及其通話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并且在科技發展方面,對于殘障人士的設計不斷推出,在我國各類殘障人士超過八千萬,其中,聾啞人士也不在少數。對于“聾啞”人士,存在聽力和語言障礙,在利用手機或者其他終端進行通話時,大多采用文字的傳輸方式進行溝通,傳輸速度慢,打字浪費時間,并且對于一些打字困難的人士,無法進行溝通。更加困難的是“聾啞”人士和正常人之間的通話,由于正常人一般不能看懂啞語手語,在進行電話語音溝通時,正常人士不能接收到任何聲音并且傳輸出的聲音“聾啞”人士聽不到,無法進行溝通,則只能依靠文字。這樣的方式效率慢,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存在聯系不上的情況。例如報警、叫救護車等情況,即使現有技術中已經存在文字報警的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延時,不能及時處理,錯過最佳時機。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聾啞人通話智能終端平臺及其通話方法,利用智能終端,設計可以實現實時文字語音、手語語音轉換的終端平臺,幫助聾啞人群進行無障礙通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聾啞人通話智能終端平臺,包括安裝于智能終端處理器內的終端平臺,所述智能終端設置有顯示器、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和SIM卡槽,所述SIM卡槽內安裝有SIM卡,所述處理器內設置有錄音模塊、通訊錄與撥號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終端平臺與所述通訊錄與撥號模塊連接;
所述終端平臺內設置有語音文字轉換模塊、手語語音轉換模塊、手語顯示與獲取模塊、平臺存儲模塊;
所述語音文字轉換模塊與所述通訊錄與撥號模塊連接,所述語音文字轉換模塊包括上行語音發送單元和下行語音通路接收單元,所述上行語音發送單元用于啟動所述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要發送的文字轉換成語音發送給通話對象;所述下行語音通路接收單元用于啟動所述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將接收到語音實時轉換成文字;
所述手語語音轉換模塊用于啟動所述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將獲取到的手語視頻轉換成語音,并發送給通話對象;
所述手語顯示與獲取模塊用于啟動所述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攝像頭錄取通話用戶的手語視頻并顯示在所述終端平臺的界面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聾啞”人士和正常人士之間、“聾啞”人士與“聾啞”人士之間均可進行快速的語音溝通,利用文字和語音轉換、動畫文字轉換技術,實現無聲和有聲之間的溝通。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當啟動終端平臺后,通話過程中,顯示器同時顯示所述語音文字轉換模塊、手語語音轉換模塊以及通話界面。
為了便于通話過程中,終端平臺用戶快速獲取對方表達的含義和快速將自身要表達的內容快速傳達,在顯示器上顯示語音文字轉換模塊、手語語音轉換模塊以及通話界面,可以進行快速的操作,節約時間。
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終端平臺與服務器遠程連接,所述服務器設置有語音文字轉換數據庫和手語語音轉換數據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藍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藍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9036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