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位系統、數據處理系統以及相關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8804.3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359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刁陽彬;韓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10 | 分類號: | G06F11/10;G11C29/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聶秀娜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位 系統 數據處理系統 以及 相關 設備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復位系統、數據處理系統以及相關設備,該方法可用于管理內存數據的領域中。復位系統包括復位控制電路、處理器內核和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記錄的故障替換信息中包括第一存儲單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儲單元為在對內存中的存儲單元進行故障替換時存在故障的存儲單元。復位控制電路響應獲取到的復位信號,向第二模塊發送復位指令,第二模塊包括處理器內核且不包括第一模塊。提出故障替換信息這一新概念,并增設專門記錄故障替換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完成復位操作之后,能夠根據故障替換信息,正確訪問內存中的數據,以實現在使用內存中的故障替換技術和復位技術的前提下,內存中數據的不丟失。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位系統、數據處理系統以及相關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內存容量的提升以及內存速率提高,使得內存故障率持續升高。當內存中的存儲單元發生故障時,若沒有及時對故障的存儲單元進行處理,很容易導致系統宕機等不可修正錯誤(uncorrectable error,UCE),進而會造成硬件返還。目前,在發生內存UCE之前,可以通過對內存中故障的存儲單元進行故障替換處理,來降低內存中出現UCE的概率。其中,故障替換處理指的是將內存中故障的存儲單元中的數據寫入內存中的備份存儲單元中,以實現對故障的存儲單元的隔離。
但由于在對內存中的存儲單元進行了故障替換之后,會導致內存中的數據分布發生改變,從而如果后續遇到系統復位的情況,復位后就會無法正確訪問內存中的數據,從而導致內存數據丟失。
因此,如何能夠在使用內存中的故障替換技術和復位技術的前提下,實現內存中數據的不丟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復位系統、數據處理系統以及相關設備,提出故障替換信息這一新概念,并增設有專門記錄故障替換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復位過程中保證故障替換信息不丟失,從而在完成復位操作之后,能夠根據故障替換信息,正確訪問內存中的數據,以實現在使用內存中的故障替換技術和復位技術的前提下,內存中數據的不丟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復位系統,可用于管理內存數據的領域中。該復位系統包括復位控制電路、處理器內核和第一模塊。其中,第一模塊中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儲故障替換信息,一個故障替換信息包括與一次故障替換操作對應的第一存儲單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儲單元為在對內存中的存儲單元進行故障替換時存在故障的存儲單元,也即第一存儲單元為在對內存中的存儲單元進行故障替換時被替換掉的存儲單元;第一寄存器具體可以為狀態寄存器或配置寄存器。復位控制電路,用于獲取熱復位信號,并響應獲取到的熱復位信號,向第二模塊發送復位指令,第二模塊包括處理器內核,且不包括第一模塊;也即復位控制電路向處理器內核發送復位指令,不向第一模塊發送復位指令。復位指令用于觸發執行復位操作,以在完成復位操作后,第一寄存器中的故障替換信息不被清除。復位指的是將被復位的模塊/單元/裝置的狀態恢復為首次上電的狀態。熱復位信號用于觸發熱復位操作。復位指令可以為一組低電平信號,該一組低電平信號中包括至少一個低電平信號;復位指令也可以為同時包括低電平信號和高電平信號的一組電信號。本實現方式中,提出故障替換信息這一新概念,并在復位系統中增設專門用來存儲故障替換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執行復位操作的過程中,控制第一模塊不進行復位,從而在完成復位操作之后,第一寄存器中的故障替換信息能夠不被復位,即使由于對內存中的故障存儲單元進行故障替換處理導致內存中的部分存儲單元被隔離替換,在系統復位后,能夠根據前述故障替換信息了解內存中哪些存儲單元為被隔離的故障存儲單元,以避免由于訪問被隔離的故障存儲單元而導致的系統宕機,也即能夠實現正確訪問內存,以實現在使用內存中的故障替換技術和復位技術的前提下,內存中數據的不丟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88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