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校服用聚酰亞胺阻燃抗菌面料制作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8116.7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86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儲成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麗達制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15/12 | 分類號: | D03D15/12;D02G3/04;D01F2/08;D06M11/71;D06M11/82;A41D31/08;D06M101/30;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 地址: | 231300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校服 聚酰亞胺 阻燃 抗菌 面料 制作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校服用聚酰亞胺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作工藝,阻燃抗菌面料包括表層,所述表層的面料以聚酰亞胺纖維和阻燃粘膠短纖維混紡紗線為經紗,以芳綸纖維為緯紗;所述表層的面料的表面還設置有納米阻燃涂層;中間層,所述中間層為氣凝膠;以及里層,所述里層的面料由硅氮系阻燃黏膠纖維與芳砜綸混紡得到;中間層設置在表層和里層之間,中間層通過阻燃膠分別與所述表層和所述里層貼合。本發明采用中間層氣凝膠阻燃隔熱和表面層納米阻燃涂層,使面料具有雙重阻燃隔熱作用,大幅提高復合面料的隔熱性能;采用納米阻燃涂層增強面料的隔熱性能,阻燃涂層隔熱系數很小,可使面料具備優異的阻燃隔熱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功能性纖維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校服用聚酰亞胺阻燃抗菌面料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聚酯纖維俗稱滌綸,其吸濕性差,穿著有悶熱感,容易產生系列細菌,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如何提高化纖織物的吸濕性、抗菌性是對當下紡織品關注的熱點。另外,隨著紡織品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有紡織品引起的火災隱患也隨之增加。對由火災引起的死亡事故掉調查的結果顯示,紡織品引起的火災占第一位。因此,為防止火災的發生,阻燃紡織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阻燃纖維的研究也成為當前紡織品研究的重點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技術方案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校服用聚酰亞胺阻燃抗菌面料制作工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各種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校服用聚酰亞胺阻燃抗菌面料,包括:
表層,所述表層的面料以聚酰亞胺纖維和阻燃粘膠短纖維混紡紗線為經紗,以芳綸纖維為緯紗;所述表層的面料的表面還設置有納米阻燃涂層;
中間層,所述中間層為氣凝膠;以及
里層,所述里層的面料由硅氮系阻燃黏膠纖維與芳砜綸混紡得到;
所述中間層設置在所述表層和所述里層之間,所述中間層通過阻燃膠分別與所述表層和所述里層貼合。
所述納米阻燃涂層成分為無機成膜物質、無機填料;無機成膜物質、無機填料的質量比例為(35-65):(35-65);其中,無機成膜物質為磷酸鹽膠粘劑,無機填料為金屬氧化物、堿金屬氫氧化物和硼酸按質量比例(55-75):(20-35):(5-10)組成;無機填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金屬氧化物、堿金屬氫氧化物和硼酸按質量比例(55-75):(20-35):(5-10),在800-1000℃下保溫2-5h后制備成熔料,冷卻至室溫后粉碎并研磨成粉末,粉末粒度在50納米。
進一步的,無機成膜物質的制備方法為:將氫氧化鋁加入到濃度為50wt%的磷酸中,磷酸與氫氧化鋁的質量比為1:(1-6),80±10℃的水浴中攪拌至反應完全,溶液呈透明,制備磷酸鹽膠粘劑。
進一步的,金屬氧化物為粉末狀的氧化鎂、氧化鋅、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釔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堿金屬氫氧化物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中的一種或兩種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阻燃粘膠短纖維制備方法為:將聚合度為650-750的纖維素制成紡絲粘膠原液;將硅氮阻燃劑配制成阻燃液,其中硅氮阻燃劑為二氧化硅雜氮化合物;將阻燃液與紡絲粘膠原液混合后立即進行紡絲;將紡絲纖維切割成預定長度為38-120mm的短纖維,其中短纖維含有70-80%(重量)纖維素和20-30%(重量)硅氮阻燃劑;采用陽離子交聯劑對短纖維進行固化脫硫處理以得到阻燃性能穩定的阻燃粘膠短纖維,其中阻燃粘膠短纖維含有1.5-2.5%(重量)的陽離子交聯劑。
進一步的,陽離子交聯劑為Ca2+,Ce3+,Ni2+,Cu2+和Fe3+。
進一步的,所述阻燃膠為阻燃聚氨酯或者阻燃EV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麗達制衣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麗達制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81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汽車控制器的遠程升級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信息發布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