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凈味瀝青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5851.2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8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何子豪;何唯平;趙普;鄭志華;高云龍;潘鑫;張瓊之;羅昆祥;李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源市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95/00 | 分類號: | C08L95/00;C08L53/02;C08L21/00;C08K5/01;C08K5/101;C08K5/3435;C08K5/05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興華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吳劍鋒 |
| 地址: | 517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保 瀝青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環保凈味瀝青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組份及重量份制成:瀝青98?99份;氣味抑制劑0.1?1份;界面活性劑0.5?1份;所述的氣味抑制劑由芳烴油、自由基捕捉劑和羧酸酯組成。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環保凈味瀝青的制備方法,通過環保組分自由基捕捉劑及羧酸酯類化合物復配芳烴油從源頭對瀝青中易揮發的活性氧等自由基進行反應,減少瀝青煙氣的產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保凈味瀝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加熱瀝青以制取瀝青產品的過程及加熱瀝青用以鋪設道路、修補房屋或作防腐涂料的過程,都會產生大量的瀝青煙氣,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危害人們的健康。
煙氣中含有多種有機物,包括碳環烴、環烴衍生物及其它化合物,有不少對人身健康有危害作用,瀝青煙含有苯并芘、苯并蒽、咔唑等多種多環芳烴類物質”,且大多是致癌和強致癌物質,粒徑多在0.1~1.0μm之間,最小的僅0.01μm,最大的約為10.0μm,尤其是以3,4-苯并芘為代表的多種致癌物質。其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途徑是附著在8um以下的飄塵上,通過呼吸道被吸人體內。因此,對瀝青煙氣進行凈化治理,使排放滿足大氣環境標準,是非常必要的。
現階段瀝青煙氣的處理多采用添加煙氣凈化裝置,如吸收凈化法是利用廢氣中各混合組分在選定的吸收劑中溶解度不同,或者某種組分與吸收劑中活性組分發生反應,達到凈化廢氣;還有吸附凈化法是用多孔固體(吸附濾料)將流體(氣體或液體)混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分積聚或凝縮在表面,達到分離目的的操作;但這些煙氣處理設備前期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只能針對治理瀝青生產過程中煙氣收集,降低排放,而無法避免在后續瀝青施工應用中瀝青煙氣的再次排放。
CN108276783A提供一種凈味瀝青組合物,由以下組份及重量份制成:瀝青98~99份;氣味抑制劑0.2~2份;界面活性劑0.2~1份;所述的氣味抑制劑由占重量百分比40%~80%的醛類化合物和占重量百分比20%~60%的羧酸酯類化合物組成,但其中含有醛類化合物對人體本身具有刺激性,由于高溫揮發對施工人員造成一定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種環保凈味瀝青及其制備方法,通過環保組分自由基捕捉劑及羧酸酯類化合物復配芳烴油從源頭對瀝青中易揮發的活性氧等自由基進行反應,減少瀝青煙氣的產生。
為了解決上面所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環保凈味瀝青,由如下按照重量份數計的原料組成:
瀝青98-99份;
氣味抑制劑0.1-1份;
界面活性劑0.5-1份;
所述的氣味抑制劑由芳烴油、羧酸酯類化合物和自由基捕捉劑組成。
優選的,所述瀝青為石油瀝青、橡膠改性瀝青、聚合物改性瀝青、天然瀝青、焦油瀝青中及彩色瀝青結合料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羧酸酯類化合物乙酸乙基苯酯、苯甲酸乙酯、己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羧酸酯類化合物為乙酸乙基苯酯、苯甲酸乙酯、己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自由基捕捉劑為異丙醇、叔丁醇、四甲基哌啶的一種或者幾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環保凈味瀝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I)準確稱取98-99份瀝青加熱至140-150℃,在150r/min轉速攪拌下加入0.5-1份界面活性劑,攪拌20min;
(II)將步驟(I)得到的混合物升溫至160-170℃,在150r/min轉速攪拌下加入0.2-1份氣味抑制劑,攪拌15min,即制備得到環保凈味瀝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源市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河源市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海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58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