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離網預測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5251.6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08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千仞;薛淼;任夢璇;任杰;馬少武;武成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測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離網預測方法及裝置,涉及通信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的離網預測方法準確度較低的技術問題。該方法包括:離網預測裝置首先獲取第一時刻終端的業務信息,然后根據終端的業務信息和預先構建好的決策樹,預測終端的離網信息。其中,業務信息包括:業務的開通時刻與第一時刻之間的第一時長、業務的終止時刻與第一時刻之間的第二時長、業務是否包括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業務、業務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的故障次數、業務在第二預設時間段內的總流量、業務的傳輸流量滿足預設流量閾值的第三時長、業務的帶寬、業務的區域類型或業務的流量類型中的至少一項;離網信息用于表示終端在業務的終止時刻是否離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離網預測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電信運營商。當用戶的需求發生變化時,可能會脫離當前的運營商,這種現象稱為離網。在這種情況下,電信運營商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爭取更多的用戶資源,需要對用戶是否離網進行預測,并在用戶離網前實施挽留策略。
現有的離網預測方法主要是通過計算終端在某一時間段內的活躍度值,并在確定活躍度值呈下降趨勢時,確定該終端對應的用戶為待離網的用戶。例如,若終端的月資費降低或者通話時長下降,則該終端對應的用戶很可能即將離網。
但是,由于目前用戶多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套餐,在套餐到期之前,并不會出現活躍度值下降(例如流量減少、資費降低)的情況。因此,現有的離網預測方法不能有效地對用戶的離網情況進行預測,進而導致離網預測的準確度較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離網預測方法及裝置,解決了現有的離網預測方法準確度較低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離網預測方法,包括:離網預測裝置首先獲取第一時刻終端的業務信息,然后根據終端的業務信息和預先構建好的決策樹,預測終端的離網信息。其中,業務信息包括:業務的開通時刻與第一時刻之間的第一時長、業務的終止時刻與第一時刻之間的第二時長、業務是否包括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業務、業務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的故障次數、業務在第二預設時間段內的總流量、業務的傳輸流量滿足預設流量閾值的第三時長、業務的帶寬、業務的區域類型或業務的流量類型中的至少一項;區域類型包括:城鎮類型和農村類型;流量類型包括:游戲類型、視頻類型或網頁類型中的至少一項;第一預設時間段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均為在第一時刻之前、且在開通時刻之后的時間段;離網信息用于表示終端在業務的終止時刻是否離網。
可以看出,由于離網預測裝置預先構建好了決策樹,而決策樹可以準確的預測終端的離網信息。因此,當獲取第一時刻終端的業務信息后,離網預測裝置可以根據終端的業務信息和預先構建好的決策樹,預測終端的離網信息。相比現有技術,本申請可以準確的預測終端在業務的終止時刻是否離網,提高了離網預測的準確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離網預測裝置,包括:獲取單元和預測單元。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第一時刻終端的業務信息;業務信息包括:業務的開通時刻與第一時刻之間的第一時長、業務的終止時刻與第一時刻之間的第二時長、業務是否包括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業務、業務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的故障次數、業務在第二預設時間段內的總流量、業務的傳輸流量滿足預設流量閾值的第三時長、業務的帶寬、業務的區域類型或業務的流量類型中的至少一項;區域類型包括:城鎮類型和農村類型;流量類型包括:游戲類型、視頻類型或網頁類型中的至少一項;第一預設時間段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均為在第一時刻之前、且在開通時刻之后的時間段。預測單元,用于根據獲取單元獲取到的終端的業務信息和預先構建好的決策樹,預測終端的離網信息;離網信息用于表示終端在業務的終止時刻是否離網。
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離網預測裝置,包括存儲器和處理器。存儲器用于存儲計算機執行指令,處理器與存儲器通過總線連接。當離網預測裝置運行時,處理器執行存儲器存儲的計算機執行指令,以使離網預測裝置執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離網預測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52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