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85160.2 | 申請日: | 202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221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龍基智;洪少林;韓偉坤;金戰華;張鄧;邱盛軍;盧永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54 | 分類號: | G01R31/54;G01R31/67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興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馮思婷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持 地線 異常 檢測 插座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單元、設有火線連接端、零線連接端、地線連接端的測試插頭、以及與該測試插頭連接的檢測電路;對應被測電源插座的火線端設置有感應天線,且所述感應天線與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一信號輸入端連通;
所述檢測電路包括分別與所述火線連接端、零線連接端、地線連接端連接的火線測試子電路、零線測試子電路、以及地線測試子電路,且所述火線測試子電路、零線測試子電路、地線測試子電路依次連接形成回路;
其中,所述火線測試子電路包括依次串聯的第一發光二極管、第一保護電阻、第一整流二極管,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火線連接端連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地線測試子電路連接;所述零線測試子電路包括依次串聯的第二整流二極管、第二發光二極管、第二保護電阻,所述第二整流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零線連接端連接,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輸入端還與所述第二保護電阻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地線測試子電路包括依次串聯的第三發光二極管、第三保護電阻、第三整流二極管,所述第三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地線連接端連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還與所述第三發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線測試子電路、零線測試子電路、地線測試子電路的阻值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天線通過一第四保護電阻與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一信號輸入端連接;
且于所述第四保護電阻的輸入端還連接有接地的信號衰減電阻。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一信號輸出端連接有零線地線開路指示燈;
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二信號輸出端連接有零線地線接反指示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線測試子電路、零線測試子電路、地線測試子電路與所述火線連接端、零線連接端、地線連接端分別通過第一MOS管開關、第二MOS管開關、第三MOS管開關連接;
所述第一MOS管開關、第二MOS管開關、第三MOS管開關的柵極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一控制輸出端、第二控制輸出端、第三控制輸出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對應所述檢測電路設置的霍爾傳感器,該霍爾傳感器與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二信號輸入端連接;
且所述感應天線還連接有一模數轉換器,該模數轉換器與所述微控制單元的第一信號輸入端連接。
7.一種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支持地線零線異常檢測的插座檢測裝置實施的地線零線異常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預設一個付初值,感應天線對測試環境進行采樣,經模數轉換器轉換后獲得自檢AD初值,將自檢AD初值與付初值相加獲得預設門限;
將電源極性檢測器的測試插頭插入被測電源插座,通過霍爾傳感器獲取檢測電路的電流值,并判斷所述電流值是否大于預設電流;
若所述電流值小于或等于預設電流,感應天線對被測電源插座的火線端進行采樣,經模數轉換器轉換后獲得電壓信息;
當所述電壓信息大于預設門限時,確定被測電源插座的零線、地線開路,點亮所述零線地線開路指示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地線零線異常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斷所述電流值是否大于預設電流時,還包括:
若所述電流值大于預設電流,控制所述第一MOS管開關、第三MOS管開關閉合,通過感應天線對火線測量子電路進行采樣,經模數轉換器轉換后獲得第一比對電壓;
控制第二MOS管開關閉合,第三MOS管開關斷開,通過感應天線對零線測量子電路進行采樣,經模數轉換器轉換后獲得第二比對電壓;
當所述第二比對電壓大于所述第一比對電壓時,確定被測電源插座的零線、地線接反,點亮所述零線地線接反指示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516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