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散射檢測裝置以及光散射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4458.1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48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山口亨;笠谷敦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1/01 | 分類號: | G01N21/01;G01N21/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射 檢測 裝置 以及 方法 | ||
提供一種光散射檢測裝置以及光散射檢測方法,不管檢測器的配置角度如何都能夠良好地維持例如分子量計算精度及粒徑計算精度。光散射檢測裝置具備:試樣分析室;光源,其向試樣分析室照射相干光;多個檢測器,所述多個檢測器接收以不同的散射角從試樣分析室向周圍散射的散射光;以及多個光闌,所述多個光闌限制散射光,其中,試樣分析室具有封入有液體試樣的試樣通道,光源被配置為使相干光從試樣通道的一端側入射并在試樣通道內通過,多個檢測器被配置在以試樣分析室的沿鉛垂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為中心的同一圓周上,各光闌的開口寬度在配置角度為90°時最大,隨著配置角度遠離90°而變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散射檢測裝置以及光散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用于使分散在液體試樣中的蛋白質等微粒子分離的方法,已知尺寸排除色譜法(SEC)、凝膠過濾色譜法(GPC)。近年來,作為色譜檢測裝置,除了使用紫外線(UV)吸光度檢測裝置和示差折射率檢測裝置以外,還使用多角度光散射(MALS)檢測裝置。多角度光散射檢測裝置具有能夠計算測定試樣的分子量和粒徑的特點。
作為多角度光散射檢測裝置,已知一種檢測裝置,其具備:分析室,其具有透孔,該透孔沿徑向貫通地形成且用于填充液體試樣;光源,其朝向透孔照射光束;以及多個檢測器,所述多個檢測器沿著分析室的外周隔開間隔地配置,接收從分析室(液體試樣)散射的散射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120947號公報
發明內容
還存在一種對于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多角度光散射檢測裝置追加了多個光闌以限制向檢測器入射的散射光的結構的檢測裝置(參照圖10)。圖10所示的以往的多角度光散射檢測裝置1000具備:分析室1002,其具有透孔1001,該透孔1001沿徑向(X軸方向)貫通地形成且用于填充液體試樣Q;光源1003,其朝向透孔1001照射光束BM;聚光透鏡1007,其配置在分析室1002與光源1003之間;多個檢測器1004,所述多個檢測器1004沿分析室1002的外周隔開間隔地配置,接收從分析室1002(液體試樣Q)散射的散射光;以及多個光闌1006,所述多個光闌1006配置在分析室1002與各檢測器1004之間,利用開口部1005的寬度來限制向檢測器1004入射的散射光。
此外,在圖10中,作為檢測器1004和光闌1006,代表性地描繪了位于配置角度θ1的檢測器1004A、第一光闌1006A-1及第二光闌1006A-2、位于比配置角度θ1大的配置角度θ2的檢測器1004B、第一光闌1006B-1及第二光闌1006B-2。而且,第一光闌1006A-1、第二光闌1006A-2、第一光闌1006B-1以及第二光闌1006B-2的開口部1005的寬度均相同。
如圖11所示,在多角度光散射檢測裝置1000中,相比于配置角度θ2的檢測器1004B的受光區域與散射光產生區域重疊的范圍,配置角度θ1的檢測器1004A的受光區域與散射光產生區域重疊的范圍更大。因而,可以說多角度光散射檢測裝置1000存在以下傾向:隨著配置角度遠離90度,由檢測器1004接收的散射光的散射光產生區域變大。因此,如圖12的曲線圖所示,為以下結果:即使設為各檢測器配置在距分析室的中心的距離相等的位置,只要配置角度不同,各檢測器所接收的散射光的散射光產生區域就會產生偏差。這種偏差在計算例如分子量和粒徑方面成為誤差,因此,難以進行正確的計算。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種光散射檢測裝置以及光散射檢測方法:不管檢測器的配置角度如何都能夠良好地維持例如分子量計算精度和粒徑計算精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445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