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撕扯的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4047.2 | 申請日: | 2018-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40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宏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納爾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H1/425 | 分類號: | D04H1/425;D06M15/273;D06M15/263;D04H1/435;D04H1/4291;D04H1/492;D06M101/06;D06M101/32;D06M101/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賀龍萍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撕扯 無紡布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保護一種耐撕扯的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備方法,特別地,所述水刺無紡布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天然骨架纖維、合成纖維、合成助劑,所述天然骨架纖維選自下述纖維:苧麻落麻纖維、劍麻落麻纖維、木棉纖維;所述合成纖維選自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丙綸;所述合成助劑選自海藻酸鈣、氧化鋁,本發明提供的水刺無紡布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生長;纖維損傷率低于0.5‰,有效解決纖維掉毛問題,觸感柔軟,接近純棉布,并且耐撕扯,可機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織物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耐撕扯的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無紡布(Non Woven Fabric, Nonwoven cloth),又稱不織布,是通過一定技術生產出的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而構成的新一代環保材料,因具有布的外觀和性能而稱其為布。水刺無紡布是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形成加固并具備一定形狀的織物,這種織物也被成為水刺無紡布。
水刺無紡布在生產、生活中均具備多種用途,包括但不限于醫療、衛生用無紡布,庭裝飾用無紡布,服裝用無紡布,工業用無紡布,農業用無紡布,其他用途等。生產無紡布的纖維原料來源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滌綸、錦綸、丙綸、粘膠纖維、甲殼素纖維、超細纖維、天絲、蠶絲、竹纖維、木漿纖維、海藻纖維等。
水刺無紡布存在下述缺點:強度和耐久性較差;纖維按一定方向排列,容易從直角方向裂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耐撕扯的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耐撕扯的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水刺無紡布,所述水刺無紡布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天然骨架纖維、合成纖維、合成助劑。
進一步地,所述天然骨架纖維選自下述纖維:苧麻落麻纖維、劍麻落麻纖維、木棉纖維;所述合成纖維選自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丙綸;所述合成助劑選自海藻酸鈣、氧化鋁。
進一步地,所述苧麻落麻纖維為苧麻纖維在長麻紡梳理過程中產生的落麻,苧麻落麻纖維長度約為25-35mm,細度為3.8 dtex;所述劍麻落麻纖維為劍麻纖維在紡織梳理過程中產生的落麻,劍麻落麻纖維長度約為18-22mm,細度為3.5 dtex。
進一步地,所述水刺無紡布的主要組成成分按質量百分比具體地包括:50%苧麻落麻纖維、20%劍麻落麻纖維、13%木棉纖維、10%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3%聚丙綸、2%海藻酸鈣、2%氧化鋁。
進一步地,所述水刺無紡布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一、原材料準備,步驟二、制備纖維層:將準備好的纖維原料、浸泡于軟化整理劑中,室溫下放置24h,之后分別進行開松、除雜,使纖維包中壓緊的纖維塊被機械打擊、撕扯松解成短纖維束,將已開松的纖維喂入纖維倉,使不同性能的纖維充分混合后,將混合后的纖維制成均勻的纖網,進入梳理工序,步驟三、梳理工序采用兩梳一鋪生產線,由一臺梳理機輸出的纖網首先喂給交叉鋪網機進行鋪網,緊接著由牽引機對鋪疊后的纖網進行牽伸,再與另一臺梳理機輸出的纖網疊加成為雙層纖網后送至水刺機,步驟四、由步驟三獲得的雙層纖網經過預濕后進行正反水刺,水刺液中溶解有合成助劑,預濕水壓為1bar,水刺壓力分別為35bar,控制噴射的時間為0.5-0.8min,生產線速度為31.2米/分,之后100℃烘干獲得預處理纖網;步驟五、步驟四獲得的預處理纖網經抗菌溶劑射流纏結,具體地,將預處理纖網送入水刺機,水刺溶液采用新型抗菌整理液,預濕水壓為0.5bar,水刺壓力為25bar,控制噴射的時間為5-10min,生產線速度為10米/分,之后120℃烘干獲得最終產品水刺無紡布。
進一步地,所述水刺無紡布厚度為0.65 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納爾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納爾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40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化妝品膏狀反應釜
- 下一篇:數據通路測試報文生成裝置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