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3446.7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31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益軍;冉景旭;毛龍歸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3/20 | 分類號: | F01P3/20;F01P7/16 |
| 代理公司: | 廣西曙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吳方圓 |
| 地址: | 5370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硅油 離合 冷卻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水套、第一調溫器、第二調溫器、水箱和電控硅油離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溫器與第二調溫器并聯連通,所述發動機冷卻水套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第一調溫器和第二調溫器連通,所述第一調溫器和第二調溫器還通過管道分別與水箱和電控硅油離合泵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所述水箱的出口還與電控硅油離合泵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所述電控硅油離合泵的出口還與發動機冷卻水套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本發明提供的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采用兩個調溫器并聯,實現不同開啟溫度的調溫器組合,增加溫度調節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冷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單靠調溫器可調節的溫度范圍不夠寬廣,特別是寒冷地區,暖車時 間長。不能適應不同負荷的快速變化的要求?,F提案是采取調節流量、調節溫 度剛好彌補原來的缺陷。它既能滿足啟動需要迅速提高出水溫度提高的需要, 又能有防止了過熱產生。傳統發動機水泵只能隨著發動機轉速變換而變化,不 能隨著負荷、水溫變化而變化。
如公開號為CN108979826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發動機冷卻系 統,包括:發動機本體、散熱器、冷卻器、空調加熱器芯體、電子水泵、第一 三通、管道連接件、電磁閥和調溫器;發動機本體通過管路與第一三通、散熱 器、調溫器和電子水泵順次連接形成第一閉合回路;發動機本體通過管路與第 一三通、冷卻器、電磁閥、管道連接件和電子水泵順次連接形成第二閉合回路; 發動機本體通過管路與空調加熱器芯體、管道連接件和電子水泵順次連接形成 第三閉合回路。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發現,現有技術中只是考慮了單個調溫器組合泵調節溫 度的問題,其溫度調節不靈活,無法滿足啟動需要迅速提高出水溫度的需要, 同時防止過熱產生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 中采用單個調溫器組合水泵調溫,無法滿足啟動需要迅速提高出水溫度的需要, 同時防止過熱產生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水套、第 一調溫器、第二調溫器、水箱和電控硅油離合泵,所述第一調溫器與第二調溫 器并聯連通,所述發動機冷卻水套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第一調溫器和第二調溫 器連通,所述第一調溫器和第二調溫器還通過管道分別與水箱和電控硅油離合 泵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所述水箱的出口還與電控硅油離合泵的入口通過管道 連通,所述電控硅油離合泵的出口還與發動機冷卻水套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 所述電控硅油離合泵包括:水泵體、殼體、從動板、從動軸、迷宮槽及葉輪, 所述殼體設置在所述水泵體的前端,所述殼體內具有內部空間,該內部空間具 有相互流通的儲油腔和工作腔;所述從動板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并通過迷宮槽與 殼體嚙合連接,所述從動軸穿設于所述水泵體和殼體中,所述從動軸的一端與 所述從動板連接,所述從動板的另一端與所述葉輪連接,所述儲油腔與工作腔 之間還設有擋圈。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調溫器的初開溫度閾值為78℃,全開溫度閾值為90℃; 所述第二調溫器的初開溫度閾值為85℃,全開溫度閾值為97℃。
作為優選,所述水箱上還設置有散熱器。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電控硅油離合水泵冷卻系統,采用兩個調溫器并聯,實現不 同開啟溫度的調溫器組合,增加溫度調節范圍。采用電控硅油離合水泵,實現電 控硅油離合水泵轉速調節,達到流量調節。達到節能、快速暖車升溫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電控硅油離合泵冷卻系統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電控硅油離合泵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344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