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1297.0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11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彬;楊柳;江本赤;疏達;王剛;梁利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29/08 | 分類號: | B24B29/08;B24B41/02;B24B41/06;B24B4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剛 |
| 地址: | 241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固結 磨料 技術 直徑 拋光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相對設置有第一立柱(2)與第二立柱(3),所述第一立柱(2)下方設有第一滑動座(201),第一滑動座(201)上設有驅動電機(205),所述驅動電機(205)動力連接有驅動鏈輪(202),所述驅動鏈輪(202)可旋轉的安裝于所述第一立柱(2)上,所述第一立柱(2)上還設有從動鏈輪(204),所述從動鏈輪(204)與驅動鏈輪(202)之間連接有鏈條(203),所述從動鏈輪(204)同軸連接有第一夾持座(5),所述第一夾持座(5)上設有第一錐部(501),所述第二立柱(3)下方設有第二滑動座(301),第二立柱(3)上設有與第一夾持座(5)相對的第二夾持座(6),第二夾持座(6)上設有第二錐部(601),所述第一夾持座(5)與第二夾持座(6)之間的下方設有打磨墊(10),打磨墊(10)固定安裝于打磨座(9)上,打磨座(9)下方設有電動液壓桿(8),電動液壓桿(8)在打磨過程中,使打磨墊(10)與鈦管的接觸壓力均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內部設有容置腔(101),容置腔(101)中安裝有雙向絲杠(102),所述雙向絲杠(102)上螺紋安裝有第一螺母滑塊(106)與第二螺母滑塊(107),第一螺母滑塊(106)與第二螺母滑塊(107)在雙向絲杠(102)上做相向或相離運動,所述容置腔(101)上方分別設有第一滑槽(104)與第二滑槽(105),第一螺母滑塊(106)穿過所述第一滑槽(104)與所述第一滑動座(201)固定連接,第二螺母滑塊(107)穿過所述第二滑槽(105)與所述第二滑動座(301)固定連接,所述雙向絲杠(102)端部動力連接有調節電機(103),所述調節電機(103)固定安裝于所述底座(1)側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座(9)成半圓管狀,打磨墊(10)與打磨座(9)內壁緊密貼合,打磨墊(10)內徑與鈦管外徑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座(9)包括底板(901),底板(901)上設有螺紋孔(903),所述底板(901)下方設有安裝臺(702),螺紋孔(903)中螺紋安裝有螺釘(902),螺釘(902)將底板(901)與安裝臺(702)可拆卸連接,所述安裝臺(702)與所述電動液壓桿(8)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臺(702)下方固定安裝有安裝座(7),安裝座(7)上設有導向孔(701),所述安裝臺(702)下方設有與所述導向孔(701)相適配的導向柱(70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液壓桿(8)與安裝臺(702)之間設有壓力開關,控制電動液壓桿(8)的輸出。
7.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001:根據待加工鈦管的直徑制備與其相適配的拋光墊;
其中拋光墊制備時,包括加入金剛石微粉10%~20%、結合劑40%~60%、固化劑10%~20%、去離子水余量。
S002:固定拋光墊與拋光座上,夾緊待加工鈦管;
S003:旋轉工件進行拋光,其中鈦管轉速70~100r/min,拋光壓力為40~60KPa。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基于固結磨料技術的大直徑鈦管拋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光墊制備時,加入金剛石微粉15%、結合劑50%、固化劑25%、去離子水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129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成像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 下一篇:無形資產管理平臺的登錄方法、裝置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