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80789.8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507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洪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李曉霞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背光模組包括光學膜組和鐵框,鐵框包括鐵板、與鐵板連接且圍繞鐵板的周邊框,光學膜組位于鐵框內;光學膜組包括導光板和反射片,反射片位于鐵板和導光板之間;鐵板包括凹槽,凹槽向遠離導光板的一側凹陷,凹槽包括槽底,槽底具有第一通孔,在垂直于鐵板方向上,第一通孔貫穿槽底;在凹槽內設置有膠層,膠層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反射片通過膠層與槽底粘結。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應用在屏下光學組件方案中,改善牛頓環現象,提升光學組件的光學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顯示技術領域,高屏占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的研究熱點。將一些光學組件設置在顯示區的下方,以節省光學組件占據的邊框的空間,從而能夠減小邊框寬度,提高屏占比。在應用中,光線穿透顯示區的結構層之后才能被光學組件接收,實現光學組件的功能。屏下光學組件方案應用在目前的主流的顯示技術,比如液晶顯示技術、有機發光顯示技術中時,如何能夠確保其光學性能的可靠性是各大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能夠應用在屏下光學組件方案中,確保光學組件光學性能的可靠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光學膜組和鐵框,鐵框包括鐵板、與鐵板連接且圍繞鐵板的周邊框,光學膜組位于鐵框內;其中,
光學膜組包括導光板和反射片,反射片位于鐵板和導光板之間;
鐵板包括凹槽,凹槽向遠離導光板的一側凹陷,凹槽包括槽底,槽底具有第一通孔,在垂直于鐵板方向上,第一通孔貫穿槽底;其中,
在凹槽內設置有膠層,膠層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反射片通過膠層與槽底粘結。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鐵框的鐵板上設置凹槽,凹槽向遠離導光板的一側凹陷,光學膜組中的反射片通過凹槽內的膠層與槽底粘結,并且凹槽內的膠層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在凹槽對應的位置處,則相當于將反射片向遠離導光板的方向拉出一定距離(其中,拉出的距離為凹槽的深度與膠層厚度之差)并固定,能夠在凹槽對應的位置處增大導光板和反射片之間的間距。并且在凹槽的槽底設置貫穿槽底的第一通孔,應用在屏下光學組件方案中,光線能夠通過第一通孔穿透背光模組后被感光模組接收,通過增大導光板和反射片之間的間距,有利于改善反射片和導光板之間的牛頓環現象,進而降低牛頓環現象對光學組件性能的影響。比如,在屏下光學指紋方案中,通過改善反射片和導光板之間的牛頓環現象,能夠提升指紋識別檢測準確度,提升指紋識別的性能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相關技術中一種顯示裝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區域Q1位置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牛頓環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的一種截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提供的背光模組的一種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提供的背光模組的另一種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的另一種截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中鐵框的一種局部俯視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078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