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0241.3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1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翟洪平;李崇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好菇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8/00 | 分類號: | 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貴州派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亞 |
| 地址: | 556000 貴州省黔東***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竹蓀 盆栽 種植 方法 | ||
1.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在栽培盆中鋪設一層栽培土,放一層栽培散料,散料上放一層菌種,再放一層栽培散料和一層菌種,菌種表面再放一層栽培散料,最后在散料表面覆蓋一層栽培土,栽培土表面覆蓋一層保濕凝膠,菌蛋形成期時在栽培盆四周戳孔,控制溫濕度進行日常管理即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土,按重量份計包括:腐殖土100-150份、落葉20-30份、酒糟15-35份、塘泥60-80份、麩皮28-40份、米糠6-12份、豆餅粉25-35份和酸化木屑12-26份;
其制備方法為:將腐殖土、落葉和酒糟混合發酵得發酵料,將塘泥曬干粉碎,再將麩皮、米糠和豆餅粉混合炒制后與發酵料、塘泥及酸化木屑混合得到。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化木屑,是將松木充分燃燒后,以其兩倍質量的酸性溶液浸泡6-10h后干燥粉碎得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散料,按重量份計包括:改性玉米芯40-50份、豆科植物根系8-12份、木頭刨花20-35份;
其制備方法為:將改性玉米芯以110-140℃焙燒4-8min后與干燥粉碎后的豆科植物根系混合研磨,再與木頭刨花混合得到。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玉米芯,是將玉米芯以堿性溶液浸泡后,烘干粉碎,再與其質量10-15%的凹凸棒土混合研磨得到。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濕凝膠,按重量份計包括:丙烯酸20-30份、淀粉26-35份、硫酸鉀3-5份、硫酸鎂1-8份、硝酸鉀1-8份、磷酸二氫鉀5-7份、海藻糖6-18份;
其制備方法為:在丙烯酸中加入淀粉,加熱至40-55℃,邊攪拌邊滴加鹽酸和硫酸鉀,持續攪拌至不再發泡,烘干后粉碎,與硫酸鎂、硝酸鉀、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再加入海藻糖溶液,加熱至30-40℃,滴加冰醋酸,攪拌至呈透明凝膠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溫濕度,是分三個階段對空氣相對濕度進行控制,維持濕度2-3天后將相對濕度降至40-60%維持1天,再根據竹蓀生長的階段恢復至對應階段的濕度,如此進行干濕交替的操作。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托竹蓀的盆栽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個階段具體是:菌絲體期相對濕度為60-70%,菌蛋形成期相對濕度為85-90%,子實體期相對濕度為90-95%,其中子實體期不進行干濕交替的操作。
9.一種紅托竹蓀盆栽種植后土壤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在紅托竹蓀采收完畢后將栽培盆內的栽培土、栽培散料和保濕凝膠混合均勻后可作為有機肥料進行施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好菇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貴州好菇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024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