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測定SF6 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80154.8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34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英;牧灝;余鵬程;郭思琪;劉喆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04 | 分類號: | G01N21/3504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 地址: | 550002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定 sf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測定SF6氣體中CO含量非分散紅外吸收光譜標定方法,它包括:步驟1、在傳感器檢測端前方安裝一個分析氣體吸收波長的濾光片;步驟2、紅外光源經過GFC信號調制后得到參考光束和測量光束先后進入第三氣體吸收池;步驟3、參考光束和測量光束先后被第三氣體吸收池里面的標準氣體吸收后,再經過濾光片被紅外探測器接收;步驟4、通過紅外探測器接收的參考信號和測量信號得到參考信號和測量信號的差值電壓;步驟5、通過標準氣體的濃度和差值電壓完成CO紅外標定;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傳感器進行初始標定和反演,不能保證使用的實用性和可靠性等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氣體檢測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測定SF6氣體中CO含量非分散紅外吸收光譜標定方法。
背景技術
電力行業SF6設備應用廣泛,根據氣體組分可以檢測到SF6設備內部潛伏性故障,尤其涉及到內部絕緣材料的故障,可以通過CO含量進行表征。然而,由于紅外區域SF6設備中存在的故障特征氣體組分包含SO2、H20、CO2、SO2F2、SOF2、CF4等,在大量氣體組分存在的紅外區域,經濟且準確檢測SF6氣體組分中CO含量是個難題,部分文獻報道了可調諧激光紅外吸收光譜法檢測SF6氣體中CO含量,可調諧激光紅外吸收光譜法檢測CO含量的激光器昂貴,經濟性不足。現有技術專利201920423930.6提到非分散紅外吸收光譜法檢測CO含量的檢測系統,然而,該專利并沒有提到非分散紅外吸收光譜法檢測CO含量的初始標定和濃度反演方法,而所有的傳感器要能實現準確檢測,在使用前均必須完成初始標定和反演,才能保證使用的實用性和可靠性;而現有技術并沒有實現這一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測定SF6氣體中CO含量非分散紅外吸收光譜標定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傳感器進行初始標定和反演,不能保證使用的實用性和可靠性等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測定SF6氣體中CO含量非分散紅外吸收光譜標定方法,它包括:
步驟1、在傳感器檢測端前方安裝一個分析氣體吸收波長的濾光片;
步驟2、紅外光源經過GFC信號調制后得到參考光束和測量光束先后進入第三氣體吸收池;
步驟3、參考光束和測量光束先后被第三氣體吸收池里面的標準氣體吸收后,再經過濾光片被紅外探測器接收;
步驟4、通過紅外探測器接收的參考信號和測量信號得到參考信號和測量信號的差值電壓;
步驟5、通過標準氣體的濃度和差值電壓完成CO紅外標定。
它還包括:步驟6、通過標定結果進行濃度反演,通入一定的標準濃度的氣體對標定好的傳感器進行測試。
步驟2所述經過GFC信號調制后得到參考光束和測量光束先后進入氣體吸收池的方法包括:
步驟2.1、在轉動的濾波相關輪的一側設置紅外光源;
步驟2.2、在轉動的濾波相關輪上嵌入可以透過紅外光源的第一氣體吸收池和第二氣體吸收池;第一氣體吸收池里裝滿高濃度的氣體,稱為參比池;第二氣體吸收池里裝滿氮氣,稱為測量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801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