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及其實現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9612.6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869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彪;葉飛;趙彥彬;盧琦;葉之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45/325 | 分類號: | H05B45/32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張金剛 |
| 地址: | 32211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 一體 調整 燈光 狀態 電路 及其 實現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包括驅動器以及LED光源,LED光源與驅動器連接,驅動器的V+端與穩壓器U4的2腳連接,驅動器的V?端和穩壓器U4的1腳接地,驅動器的PWM端與控制器U2的14腳連接,驅動器的1腳和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4腳均與穩壓器U4的3腳連接,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3腳與控制器U2的4腳連接,控制器U2的3腳與紅外發射管IR2連接;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的實現方法;本發明通過人體反射紅外信號給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發射加入載波信號來增加抗干擾能力,控制器U2通過對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輸出信號進行時序判斷來識別用戶的意圖,進而達到用戶想要調整燈光的狀態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燈光狀態調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及其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照明領域選擇使用LED產品,尤其是大功率LED產品。由于LED具有高光效,壽命長,綠色環保,智能控制等優點,成為新一代的照明光源。
隨著對LED燈的普及,人們對LED燈燈光狀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市面上調整燈光狀態的方式主要是撥碼開關或紅外遙控器來實現狀態的調整。
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紅外遙控器易丟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具有控器直接集成到燈具內部,無需單獨匹配,既節約了成本,也可以防止遙控器丟失和遙控器電池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的特點。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的實現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包括驅動器以及LED光源,LED光源的正極與驅動器的LED+端連接,LED光源的負極與驅動器的LED-端連接,驅動器的V+端與穩壓器U4的2腳連接,驅動器的V-端和穩壓器U4的1腳接地,驅動器的PWM端與控制器U2的14腳連接,驅動器的1腳和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4腳均與穩壓器U4的3腳連接,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3腳與控制器U2的4腳連接,控制器U2的3腳與紅外發射管IR2連接,紅外發射管IR2的另一端和控制器U2的16腳接地;
還包括儲存器U1,儲存器U1的8腳與穩壓器U4的3腳連接,儲存器U1的4腳接地,儲存器U1的5腳和6腳分別與控制器U2的9腳和10腳連接。
在本發明中進一步地,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3腳與4腳之間連接有電阻R2,紅外一體接收管IR1的1腳和2腳均接地。
在本發明中進一步地,控制器U2的3腳與紅外發射管IR2之間連接有電阻R1。
在本發明中進一步地,LED光源包括若干個依次串聯的LED燈珠。
在本發明中進一步地,所述的紅外一體的調整燈光狀態的電路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驅動器的火線L端和零線N端接入220V市電,驅動器的V+端和驅動器的V-端通過穩壓器U4穩壓后給控制器U2和儲存器U1供電,控制器U2通過信號線讀取儲存器U1內部的狀態存儲器獲得燈具之前的狀態,然后通過PWM輸出,點亮LED光源;
(2)、紅外一體接收管IR1和紅外發射管IR2上套設有直筒,直筒的外部套設有套管,通過直筒將紅外一體接收管IR1與紅外發射管IR2之間的干擾隔開;
(3)、燈上電后開始倒計時,控制器U2在倒計時時間內檢測紅外一體接收管IR1是否有信號輸出,如果有輸出,且滿足時間組合邏輯,則改變輸出燈光狀態,實現調整燈光狀態的目的,如果沒有檢測到變化則維持不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96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