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纜中間接頭的電氣性能測試用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9052.4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73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松森;蔡裕興;鐘志周;陳潤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東莞供電局;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20 | 分類號: | H01R4/20;H01R4/60;H01R4/70;H01R43/048;H01R43/20;G01R3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駱英靜 |
| 地址: | 523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纜 中間 接頭 電氣 性能 測試 用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纜中間接頭的電氣性能測試用工裝,包括接線金屬管、用于套設接線金屬管之上的彈性收縮管件、以及擴孔組件,擴孔組件嵌套在彈性收縮管件的一端并用于擴大彈性收縮管件的內徑,彈性收縮管件的另一端嵌套有用于抵消擴孔組件抽出時摩擦力的抵消組件;擴孔組件包括嵌套于彈性收縮管件之中的若干個第一扇形擴孔板,第一扇形擴孔板的數量為偶數,第一扇形擴孔板的兩端均鉸接有直徑增加扇板,直徑增加扇板之間通過鉸接體連接,鉸接體的外端面上鉸接有用于驅動鉸接體的第一徑向運動桿。本發明通過擴孔組件擴寬彈性收縮管件的直徑,便于測試電路的串聯于電纜中間接頭之中,降低測試線路插裝、連接的難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測試工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中間接頭的電氣性能測試用工裝。
背景技術
在電力電纜輸電線路敷設過程中,由于電力電纜制造長度有限,需通過電纜中間接頭連接。電纜中間接頭一般包括接線金屬管、用于套設所述接線金屬管之上的彈性收縮管件。接線金屬管用于套接兩根線纜,再使用夾持裝置擠壓接線金屬管并使其變形以使其與線纜進行固定,最后套設彈性收縮管件進行包裹接口,并且彈性收縮管件由于自身收縮性而束縛固定于接口。電纜中間接頭的質量對電路安裝至關重要。所以需要在其生產的流水線之上對其進行抽樣測試。
但是彈性收縮管件一般由采用硅膠制成,材質較軟、彈性較強,且初始狀態都處于收縮狀態,電纜端部需插入較長部分至此狀態之下的彈性收縮管件,難以對其進行安裝。為解決這一問題,常規的做法是采用硅脂等潤滑劑進行潤滑,但測試結束后又需要人工利用酒精等溶劑對中間接頭內壁的潤滑劑殘留進行加壓擦拭,不僅費時費力,且非常容易導致內電極上的炭黑因摩擦而脫落,并粘附至電纜纜芯外側的絕緣層上,最終導致整個中間接頭容易被高壓擊穿。現有技術中,也有通過對彈性收縮管件內部進行充氣使其膨脹的方案,使得此方案在插裝線纜時,會壓縮其形成的氣腔,使得氣壓增大,會產生插裝的阻力,且嚴重時使得彈性收縮管件破裂。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纜中間接頭的電氣性能測試用工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電纜端部需插入較長部分至內徑較小的彈性收縮管件之中導致難以對其進行安裝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纜中間接頭的電氣性能測試用工裝,包括接線金屬管、以及用于套設于所述接線金屬管上的彈性收縮管件,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的一端嵌套有用于擴大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的內徑的擴孔組件;
所述擴孔組件包括嵌套于所述彈性收縮管件中的若干個第一扇形擴孔板,所述第一扇形擴孔板的數量為偶數;所述第一扇形擴孔板遠離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管內壁的一側鉸接有直徑增加組件,所述直徑增加組件包括鏡像對稱設置的兩直徑增加扇板;
相鄰的所述直徑增加組件之間均通過鉸接體連接,所述鉸接體面向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管內壁的外端面上鉸接有用于驅動所述鉸接體沿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的徑向方向運動的第一徑向運動桿。
可選的,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的另一端嵌套有抵消組件,所述抵消組件用于抵消所述擴孔組件抽離所述彈性收縮管件時所產生的摩擦力;
所述抵消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的另一端且正對所述第一扇形擴孔板的扇形連接件,所述扇形連接件遠離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管內壁的一側鉸接有鏡像組件,所述鏡像組件包括鏡像對稱設置的兩鏡像直徑板,相鄰的所述鏡像組件之間均連接有第二扇形擴孔板;
所述第二扇形擴孔板面向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管內壁的外端面上鉸接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扇形擴孔板沿所述彈性收縮管件的徑向方向運動的第二徑向運動桿。
可選的,所述第一扇形擴孔板和所述第二扇形擴孔板的形狀完全相同、且兩者表面的摩擦系數完全相同。
可選的,所述第一扇形擴孔板遠離所述直徑增加組件的一端通過第一卡槽卡接在所述扇形連接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東莞供電局;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東莞供電局;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90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