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引導可壓縮流體的微泵系統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8616.2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53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H-U.漢斯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德爾格制造股份兩合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5/047 | 分類號: | F04B45/047;F04B41/06;F04B39/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萬宇;陳浩然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引導 可壓縮 流體 系統 方法 | ||
1.一種用于引導可壓縮流體(102)的微泵系統(100),帶有:
- 多個微泵(110),所述多個微泵分別具有用于所述流體(102)的抽吸開口(112)和輸出開口(114)并且所述多個微泵分別構造成用于在所述微泵系統(100)的使用期間將穿流所述多個微泵的流體(102)通過相應的微泵(110)的電控制的振動單元(115)通過所述抽吸開口(112)抽吸并且通過所述輸出開口(114)輸出,
- 一定數量的剛性的流動通道元件(120),其經由相應的彈性地密封的聯接部(122)與相應的微泵(110)的抽吸開口(112)或輸出開口(114)連接并且與所述多個微泵(110)一起形成用于所述流體(102)的流動路徑(104),其中,在兩個微泵(110)之間的流體連接以剛性的流動通道元件(120)來形成,
- 控制單元(130),所述控制單元構造成用于控制所述多個微泵(110)的運行;
- 一個或兩個電路板(140),其布置和構造成用于將所述控制單元(130)與所述多個微泵(110)電連接,
其中,來自所述多個微泵(110)的每個微泵(110)經由相應的固定器件剛性地固定在所述一個或兩個電路板(140)處,并且其中,在所述微泵系統(100)的系統輸出端(106)處提供在使用中穿流所述多個微泵(110)的流體(102)的通過所述多個微泵(110)級聯的壓力構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至少一個剛性的流動通道元件(120)將相對于穿流的流體(102)的流動方向位于上游的微泵(110)的相應的輸出開口(114)與相對于該流動方向位于下游的微泵(110)的相應的抽吸開口(112)相互剛性地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來自所述多個微泵(110)的所有微泵(110)相互通過所述剛性的流動通道元件(120)通過相應的位于上游的微泵(110)的輸出開口(114)與相應的位于下游的微泵(110)的抽吸開口(112)的相應連接來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所述一定數量的流動通道元件(220)如此構造和布置,使得所述流動通道元件形成供應管路(226)和導出管路(228),所述供應管路與所述多個微泵(110)的所有抽吸開口(212)剛性地連接,所述導出管路與所述多個微泵(110)的所有輸出開口(214)剛性地連接。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相應的彈性地密封的聯接部經由O形環彈性地密封。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用于將相應的微泵(110)剛性地固定到電路板(140)處的固定器件通過釬焊盤、釬焊銷或插接連接部(760)形成。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在所述微泵系統(700)的系統輸出端(706)處布置有用于確保通過所述微泵系統(700)提供的最小壓力的止回閥(750)。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微泵系統(100),所述微泵系統具有電路板(140),所述電路板是平面的電路板并且所述多個微泵(110)利用相應的剛性的固定器件如此固定在所述電路板上,使得所有微泵(110)在共同的固定平面中布置在所述電路板(140)上,并且其中,所述固定平面平行于通過所述電路板(140)形成的平面。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所述一定數量的流動通道元件(120)如此與所述微泵(110)連接,使得所述流動通道元件形成共同的連接平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泵系統(100),其中,所述連接平面此外平行于通過所述電路板(140)形成的平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德爾格制造股份兩合公司,未經德爾格制造股份兩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861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學習系統、復健輔助系統、方法、程序及學習完畢模型
- 下一篇:面發射激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