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尾輪無極繩連續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中的設計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7778.4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44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胡成軍;崔漢濤;王利欣;王曉飛;葉俊平;吉郭峰;畢雄飛;李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天津)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3/00 | 分類號: | E21F13/00;E21F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300000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尾輪 無極 連續 牽引車 礦井 輔助 運輸 中的 設計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雙尾輪無極繩連續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中的設計及應用,其特征在于,包括輔助運輸區、運輸區、采區軌道巷,所述輔助運輸區內包含副斜井和井底車場,所述副斜井內包含斜井絞車,所述井底車場分為高道側和低道側,所述運輸區內設置有無極繩連續牽引車硐室,所述無極繩連續牽引車硐室內布置有牽引車機頭,所述運輸區還包含岔道和梭車,所述采取軌道巷內布置有尾輪二和矸石重車,所述井底車場內布置有尾輪一。本發明設置的無極繩連續牽引車驅動硐室不占用運輸線路,保證了轉接線路的連續性;且梭車可進入輔助運輸區段內牽引礦車或設備重車,實現了接力連續運輸,且此過程無需人工推車,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運輸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雙尾輪無極繩連續牽引車運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雙尾輪無極繩連續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中的設計及應用。
背景技術
無極繩連續牽引車因適用于長距離、大傾角、多變坡、大噸位等各種復雜工況條件,在礦井輔助運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材料、設備等在井下巷道由絞車轉接無極繩連續牽引車運輸時,如附圖1所示,斜井絞車將材料重車下放至井底車場后摘鉤,沿高道側自溜至岔道一,然后人工將礦車推至岔道二,再由梭車牽引礦車運輸至采區巷道靠近工作面端;采區的矸石重車由梭車牽引至井底車場并過岔道二后摘鉤,人工將矸石重車由岔道二推至岔道一最終推入低道側,再由斜井絞車提升至地面。
傳統單尾輪布置總有一段距離需人工推車,尤其是液壓支架整體運輸,勞動強度較大、且效率及安全性低,通過本項目的研究,提出了“雙尾輪”新型布置形式,以達到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絞車與無極繩連續牽引車的接力運輸效率,同時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雙尾輪無極繩連續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中的設計及應用,包括輔助運輸區、運輸區、采區軌道巷,所述輔助運輸區內包含副斜井和井底車場,所述副斜井內包含斜井絞車,所述井底車場分為高道側和低道側,所述運輸區內設置有無極繩連續牽引車硐室,所述無極繩連續牽引車硐室內布置有牽引車機頭,所述運輸區還包含岔道和梭車,所述采取軌道巷內布置有尾輪二和矸石重車,所述井底車場內布置有尾輪一,所述雙尾輪無極繩連續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的方式為:
S1:輔助運輸區內的斜井絞車將材料重車下放至井底車場后摘鉤,摘鉤后材料重車沿著井底車場的高道側自溜至運輸區的岔道中;
S2:材料重車將所裝物料裝入礦車后,由運輸區中的梭車牽引著礦車至采區軌道巷中靠近工作面端的一端;
S3:再由梭車牽引采區軌道巷內的矸石重車返回至井底車場,在經過岔道后摘鉤,摘鉤后將矸石重車推入井底車場的低道側,由斜井絞車將矸石重車提升至地面。
優選的,所述無極繩連續牽引車硐室設置在運輸區段巷道側,不占用運輸線路的位置,保證運輸線路的暢通及連續。
優選的,所述尾輪一設置在井底車場內的高道側的落平處。
優選的,所述尾輪一可牽引梭車進入輔助運輸區內,且當矸石重車摘鉤后,梭車可及時牽引礦車,從而實現了接力連續運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設置的無極繩連續牽引車驅動硐室不占用運輸線路,保證了轉接線路的連續性。
2、本發明在井底車場的高道側落處增設一個尾輪一,使得矸石重車在摘鉤后,梭車可進入輔助運輸區段內牽引礦車或設備重車,實現了接力連續運輸,且此過程無需人工推車,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運輸效率,同時避免了人身被機械傷害的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單輪無極繩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圖;
圖2為本發明的雙尾輪無極繩牽引車在礦井輔助運輸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天津)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煤(天津)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777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