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7688.5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934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鐘黎聲;崔鵬杰;盧正欣;梁淑華;鄒軍濤;朱建雷;白海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49/02 | 分類號: | C22C49/02;C22C49/14;C22C47/12;C22C47/06;B22F5/00;B22F3/22;B22F3/10;B21J13/02;C22C11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丹 |
| 地址: | 71004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纖維 韌化冷鐓 模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冷鐓模具內部含有Ti纖維網狀骨架,組成Ti纖維網狀骨架的Ti纖維上覆蓋有TiC層,TiC層由亞微米級TiC顆粒堆積組成,Ti纖維網狀骨架之間彌散分布有微米級WC顆粒和Fe粘結相;Ti纖維網狀骨架由多個橫向Ti纖維和縱向Ti纖維連接組成,橫向Ti纖維為螺旋線狀纖維,橫向Ti纖維從內到外均連接有縱向Ti纖維。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的制備方法,采用該方法制備的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不含有稀有金屬,制造成本低,韌性高,可使用范圍廣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冷鐓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冷鐓模具作為冷鐓機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常用于金屬材料的冷鐓、冷沖和鐓鍛等,冷鐓變形過程中要承受很大的單位壓力和劇烈的沖擊載荷,要求冷鐓模具既具有良好的沖擊韌性,又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硬質合金具有高硬度、高強度的特點,是冷鐓模具的理想材料,應用廣泛。目前,為了提高冷鐓模具的韌性,普遍采用高鈷(Co%≈20%)硬質合金。但是,其固有的抗彎強度低,韌性差等問題,導致使用性能下降。一方面,可以采用粗細混晶搭配的方式達到兼顧韌性和硬度的目的。例如CN104388796B公開了一種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該硬質合金選用高Co與細顆粒WC搭配,還添加了微量的Cr3C2,然后進行濕磨、干燥、壓制成型、燒結后進行淬火和回火。用該方法制備的硬質合金,由于Cr3C2幾乎完全固溶于Co相中,進一步強化了Co相,又增強了α-Co相的穩定性,在使用過程中可抑制α-Co向ε-Co的轉變。又如CN109722583A針對現有技術中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硬度與強度難以兼顧的缺陷,提供一種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及其生產方法,采用碳化鎢作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的鈷、鎳、鎢來調配硬質合金的性能,通過混晶提高合金的耐磨性以及抗沖擊強度,從而達到提高合金使用壽命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熱處理的方法,增加合金中面心立方α-Co含量,提高韌性。例如CN 103952522 A公開了一種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熱處理工藝,將燒結好的硬質合金冷鐓模具經過兩個階段升溫、保溫,然后進行淬火、回火處理,增加合金中面心立方結構α-Co的含量,提高了韌性和強度。此外,CN 105132839 A公開了一種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的深冷處理方法,將燒結后的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進行深冷處理和回火處理,使合金中的部分面心立方鈷轉變成密排六方鈷,提高合金的耐磨性及綜合性能,同時消除合金中的拉應力。
通過現有的技術資料來看,改善冷鐓模具韌性,獲得韌性與耐磨性匹配的模具材料依然是主要關注熱點,仍存在以下問題尚待解決:
(1)冷鐓模具用硬質合金中仍然大量使用Co這種稀缺、不可再生的金屬作為粘結相,而我國Co資源極其匱乏、主要依賴進口,其價格昂貴且逐年上漲,而且污染環境,具有毒性。
(2)運用非均勻結構理論采取的粗細混晶搭配方式,對合金強度和硬度的提高效果較好,但對沖擊韌性的改善并不明顯。
(3)熱處理或深冷處理方法需真空、低溫等苛刻條件,工藝復雜,且其只作用于體積分數較小的粘結相,對韌性提高幅度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解決了現有冷鐓模具需要使用稀有金屬,造價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鈦纖維韌化冷鐓模具,冷鐓模具內部含有Ti纖維網狀骨架,組成Ti纖維網狀骨架的Ti纖維上覆蓋有TiC層,TiC層由亞微米級TiC顆粒堆積組成,Ti纖維網狀骨架之間彌散分布有微米級WC顆粒和Fe粘結相;Ti纖維網狀骨架由多個橫向Ti纖維和縱向Ti纖維連接組成,橫向Ti纖維為螺旋線狀纖維,橫向Ti纖維從內到外均連接有縱向Ti纖維。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768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