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再生骨料保溫砌塊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76626.2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77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金宸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華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帥 |
| 地址: | 21300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再生 骨料 保溫 砌塊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再生骨料保溫砌塊的制備方法,通過原料選取、破碎、原料配比組成、初步主材料混合攪拌、輔助材料混合攪拌、混合攪拌和成型制得再生骨料保溫砌塊。本發明的一種再生骨料保溫砌塊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制造成本低,其利用再生骨料代替透水混凝土中的石灰石骨料,將再生混凝土砌塊磚粉碎篩選出合適的尺寸,加入聚酯纖維,通過工藝方法,制備滿足工程要求的透水混凝土,不僅能夠解決現有實際中建筑垃圾的急劇增長給環境、資源帶來的各項問題,還能夠將混凝土砌塊磚材料二次利用,變廢為寶,提高原有砌塊的保溫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再生骨料保溫砌塊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在上世紀末開始研究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是一種透氣透水、吸聲降噪的生態建筑材料,其內部孔隙率在15%-35%,且存在相互連通的大孔洞,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能。透水混凝土采用部分或全部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約礦石資源,但對其力學性能有著一定的劣化作用,一般采取摻加細骨料、改性再生粗骨料或者摻加增強劑等方法來改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一種環保型、節材型建筑材料,符合我國當前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的發展需求,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采用廢棄混凝土生產的骨料配制大孔隙具有一定透水功能的生態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充分利用了再生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的功能優勢,利用再生骨料可以變廢為寶,減少垃圾處置費用,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
現有的很多保溫砌塊,僅將保溫材料設置在空心混凝土砌塊內部,對混凝土基體沒做保溫隔熱處理,而混凝土的熱阻效果遠比保溫材料的熱阻效果差,因此,這種結構的砌塊砌成的墻體,其內外溫差仍由砌塊的內外壁、壁肋和端頭肋進行熱傳遞,不能很好地避免熱橋現象,熱阻效果不理想。現有的很多砌塊端頭肋封口,截面積比較大,產生的冷熱橋效應大,不利于保溫節能,且砌塊上下端面的砌筑面積較小,砌筑強度及抗剪強度欠佳。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透水混凝土強度不達標且保溫性能差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本發明的一種再生骨料保溫砌塊的制備方法,通過原料選取、破碎、原料配比組成、初步主材料混合攪拌、輔助材料混合攪拌、混合攪拌和成型制得再生骨料砌塊。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再生骨料保溫砌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原料選取:水泥、粉煤灰、廢棄混凝土、聚酯纖維、木質素磺酸鹽、氫氧化鈉、秸稈、纖維素醚、入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和氧化鈉溶液;
S2:破碎:將廢棄混凝土破碎至粒徑為5mm-8mm的顆粒;
S3:原料配比組成:40%-50%水泥、11%-12%粉煤灰、20%-30%廢棄混凝土、10%-15%聚酯纖維、1%-1.5%木質素磺酸鹽、3%-4%氫氧化鈉、6%-7%秸稈、0.5%-0.8%纖維素醚和0.5%-1%入聚羧酸高效減水劑;
S4:初步主材料混合攪拌:將水泥、聚酯纖維、廢棄混凝土和粉煤灰通過步驟S3中的配比比重混合,然后加入水進行混合攪拌;
S5:輔助材料混合攪拌:將木質素磺酸鹽、氫氧化鈉、秸稈、纖維素醚、入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和氧化鈉溶液通過步驟S3中的配比比重混合,然后加入水進行混合攪拌;
S6:混合攪拌:待步驟S4和S5中的主材料和輔助材料混合攪拌結束后,將兩者混合攪拌均勻;
S7:成型:將步驟S6得到的混合物澆筑到模具中,采用靜壓成型方式在75-90kN的壓力下持續施壓10-15s,制備得再生骨料保溫砌塊。
進一步的,包括步驟S4主材料混合攪拌的時間為5-9min。
進一步的,包括步驟S5輔助材料混合攪拌的時間為6-9min。
進一步的,包括步驟S6中主材料混合物和輔助材料混合物相互混合的時間為20-25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華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華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662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5G通信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