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6230.8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59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葉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遠明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模組 | ||
1.一種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顯示面板;
觸控控制模塊,所述觸控控制模塊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上,以及
觸控結構層,所述觸控結構層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上,所述觸控結構層電性連接于所述觸控控制模塊;
所述觸控結構層包括觸控層,所述觸控層包括多條第一觸控電極、多條第二觸控電極和多個第三觸控電極;
多條所述第一觸控電極沿著第一方向排列設置;多條所述第二觸控電極沿著第二方向排列設置,且與所述第一觸控電極交叉設置;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所述第一觸控電極之間形成互電容結構;
多個所述第三觸控電極至少設置在所述觸控層遠離所述觸控控制模塊的一端;多個所述第三觸控電極一一對應地并排設置在每條所述第一觸控電極的末端,且每個所述第三觸控電極與對應的所述第一觸控電極形成互電容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第三觸控電極形成所述互電容結構的所述第一觸控電極的末端部分為第一凹凸結構,所述第三觸控電極為第二凹凸結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與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相互咬合且絕緣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凸部的俯視形狀均為三角形狀或半圓狀或矩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結構層包括過橋層,所述過橋層與所述觸控層異層設置;
在每條所述第二觸控電極中,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觸控電極通過所述過橋層電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結構層還包括多條第一引線、多條第二引線和多條第三引線,每條所述第一觸控電極的首端一一對應地通過所述第一引線連接于所述觸控控制模塊;每條所述第二觸控電極一一對應地通過所述第二引線連接于所述觸控控制模塊;每條所述第三觸控電極一一對應地通過所述第三引線連接于所述觸控控制模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所述第二引線和所述第三引線均設置在所述觸控層或過橋層。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設置在所述觸控層和所述過橋層中的一層,所述第二引線和所述第三引線均設置在所述觸控層和所述過橋層中的另一層。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結構層還包括絕緣層和保護層,所述過橋層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上,所述絕緣層設置在所述過橋層上,所述觸控層設置在所述絕緣層上,所述保護層設置在所述觸控層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為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或液晶顯示面板或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觸控電極和所述第三觸控電極均為感測電極和驅動電極中的一種,所述第一觸控電極為所述感測和所述驅動電極中的另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623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