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鎖安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6101.9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58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其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智輝空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9/00 | 分類號: | G07C9/00;H04L9/40;H04W4/80;H04W12/03;H04W12/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侯巍巍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鎖 安全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鎖安全系統,包括電子鎖、移動通訊端、密管中心、業務服務器,電子鎖中包括電子鎖安全電路,移動通訊端中設置有安全套件控制模塊,密管中心、業務服務器部署于網絡側,電子鎖、密管中心分別與移動通訊端通訊,密管中心用于對電子鎖、移動通訊端的數據進行管理;業務服務器通過網絡與移動通訊端、密管中心進行通訊,用于保證系統用戶數據的安全,對丟失移動通訊端的開鎖信息和密鑰進行遙控銷毀。通過在電子鎖端設置電子鎖安全電路,保證了電子鎖端的安全,通過在移動通訊端設置安全套件模塊,保證了移動通訊端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鎖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子鎖安全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鎖在安全技術防范領域,克服了機械式密碼鎖安全性能差的缺點,成了市場上的主力軍,電子鎖的使用模式主要有電子鎖不聯網和電子鎖聯網二種。電子鎖不聯網模式,主要針對普通住宅用戶,移動通訊端安裝開鎖APP,電子鎖端與移動通訊端通過藍牙建立連接,移動通訊端基于藍牙與業務服務器端進行通訊,在初裝時,電子鎖與移動通訊端APP綁定并分發密鑰,每次綁定重置,通過后臺更新密鑰,電子鎖始終處于被動響應狀態,不主動發起協議交互,只與移動通訊端進行交互,電子鎖端不直接與業務服務器端進行交互。電子鎖聯網模式,主要針對高端用戶和行業用戶,如門禁、車禁,此模式下,電子鎖一方面能夠與移動通訊端進行交互,另一方面能夠直接與業務服務器端進行交互。在電子鎖不聯網或聯網模式時,移動通訊端的操作相同。
移動通訊APP開鎖功能基于近場通信實現,雖然給用戶提供了較高的使用便利,但也面臨著兩方面的安全威脅,一是由于無線信道的開放性,開鎖信息被竊取、復制、假冒等;二是移動通訊設備丟失后,不能及時對移動通訊設備保存的開鎖信息進行銷毀,可能對用戶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目前電子鎖與移動通訊端APP之間采用AES、RSA等公開算法實現了簡單的身份認證和加密功能,但安全能力較弱,無防篡改和防重放功能,并且電子鎖和移動通訊設備中保存的開鎖密碼沒有進行安全防護,易受攻擊。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電子鎖安全系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子鎖安全系統,通過在電子鎖端設置電子鎖安全電路,在移動通訊端設置安全套件控制模塊,通過與業務服務器、密管中心的通訊,實現了電子鎖端與移動通訊端的綁定,密鑰的分發,移動通訊端開鎖。保證了電子鎖的安全開鎖。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電子鎖安全系統,包括電子鎖、移動通訊端、密管中心、業務服務器,所述電子鎖中包括電子鎖安全電路,所述移動通訊端中設置有安全套件控制模塊,所述密管中心、業務服務器部署于網絡側,所述電子鎖、密管中心分別與移動通訊端通訊,密管中心用于對電子鎖、移動通訊端的數據進行管理;業務服務器通過網絡與移動通訊端、密管中心進行通訊,用于保證系統用戶數據的安全,對丟失移動通訊端的開鎖信息和密鑰進行遙控銷毀。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電子鎖安全電路包括電子鎖安全芯片,電子鎖安全電路用于采用國密算法,對移動通信端開鎖時的數據交互提供認證、信息加密、存儲。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移動通訊端包括控制器、存儲器,存儲器中存儲有用于控制器加載并執行的電子鎖安全套件計算機程序,移動通訊端基于所述安全套件控制模塊,用于開鎖過程中的身份認證、信息加密和完整性保護,通過網絡與業務服務器進行通訊,上報電子鎖開鎖狀態信息,接收管理數據,加密存儲數據。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業務服務器部署于阿里云上,基于阿里云服務設備,對數據進行存儲、加密,通過阿里云與網絡,與移動通訊端、密管中心進行通訊。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業務服務器包括主機和備用機,用于保證系統用戶數據的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智輝空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合肥智輝空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61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