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5545.0 | 申請日: | 2020-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22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元進;唐君瑋;王忠全;趙傳海;賀強;陳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K61/70 | 分類號: | A01K61/70;A01K61/73;A01K61/80;A01K61/78;A01K61/60;A01K61/6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國聯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王天興 |
| 地址: | 264006 山東省煙***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立體 生態 養殖 人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裝有一號網格板,所述一號網格板下方開設有一號空腔,所述一號空腔內側對稱固定連接有導向板,所述底板上方設有混凝土塊,所述混凝土塊上方固定連接有PVC框體,所述PVC框體內側安裝有網片式浮網層,所述網片式浮網層上方設有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導通連接有料管,所述PVC框體外壁頂部安裝有防撞機構,所述PVC框體下方設有網籠,所述網籠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頂端設有連接塊,本發明對魚礁的頂部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將魚類等生物的排泄物引導至底板的外側,從而提高生物的生存環境,而且可有效的避免網籠與連接塊處連接結構的損壞,延長了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
背景技術
水產養殖業是人類利用可供養殖(包括種植)的水域,按照養殖對象的生態習性和對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和設施,從事水生經濟動、植物養殖,為農業生產部門之一。
人工魚礁是人為在海中設置的構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營造海洋生物棲息的良好環境,為魚類等提供繁殖、生長、索餌和庇敵的場所,達到保護、增殖和提高漁獲量的目的。目前國內外已經廣泛的開展人工魚礁建設,進行近海海洋生物棲息地和漁場的修復,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是,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主要存在以下缺點:
1、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的頂部采用混凝土材質構成,當受到小型船只撞擊時,容易受到損壞。
2、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底部容易沉積生物的排泄物,會影響到生物的生存環境。
3、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中層安裝有網籠為剛性結構連接,當受到海水的沖擊時,連接部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的頂部采用混凝土材質構成,當受到小型船只撞擊時,容易受到損壞;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底部容易沉積生物的排泄物,會影響到生物的生存環境;現有的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中層安裝有網籠為剛性結構連接,當受到海水的沖擊時,連接部位容易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立體生態養殖人工魚礁,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裝有一號網格板,所述一號網格板下方開設有一號空腔,所述一號空腔內側對稱固定連接有導向板,所述底板上方設有混凝土塊,所述混凝土塊上方固定連接有PVC框體,所述PVC框體內側安裝有網片式浮網層,所述網片式浮網層上方設有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導通連接有料管,所述PVC框體外壁頂部安裝有防撞機構,所述PVC框體下方設有網籠,所述網籠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頂端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下表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側安裝有球頭。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塊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側板,所述側板表面開設有一號通孔,側板起到支撐魚礁上部結構的作用,同時通過設置一號通孔可降低側板與海水之間的阻力。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塊內側開設有二號空腔,所述二號空腔兩側均導通連接有二號通孔,通過二號空腔貫通混凝土塊的頂部和底部,有利于接收餌料和魚類排泄物的流動,通過設置二號通孔可供魚類棲身。
優選的,所述網片式浮網層下方安裝有二號網格板,所述網片式浮網層和二號網格板均被料管貫穿,方便人工投放餌料。
優選的,所述防撞機構包括套管、支桿、密封環、彈簧、環形板、支撐板、橡膠塊、頂板、凸點膠墊和反光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未經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55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